小李正在电脑前忙碌着,面前摆着的外卖盒子,饭已经快见底,但菜却没夹多少。为了两个月后的项目上线,整个团队已经连轴转了一年多,不光晚上加班到深夜,连周六日都少有休息。大家鼓足了劲,都知道只要等项目上线,光分红就能让自己大半年都不用工作了。
此时,一条群消息打乱了这个秩序。
小李旁边的同事是最先看到这条消息的人,他用胳膊肘捅了捅小李,提醒道:“看群!”
那是一条来自公司人事的群通告:因企业经营困难,需要对人员进行优化,被通知到的员工将有两种选择,要么拿这个月的工资主动离职。要么留下来,进入停薪待岗状态。”
这条消息就像一大盆冷水,把所有人都浇懵了。项目明明要上线了,明明前途一片大好,怎么开始裁员了?
周围的同事,一个一个地被叫进了会议室,随着会议室大门的一开一合,HR 与员工们心里都清楚,这场围绕着裁员的拉锯赛,要开始了。
1
待岗是随便可行的吗?
被通知待岗的人自发拉起了一个微信群,名曰团结互助,空前的凝聚力在此诞生。群内面临的第一个议题是,公司随便就要求待岗,是合理的吗?
关注本准比较久的朋友应该知道,通常这种带有随意性、临时性变更劳动关系或报酬、地点、岗位等关键元素的行为,通常都游走在违法的边缘。随意通知待岗也是如此。
除非存在特殊情境,待岗不属于用人单位能自由行使的权利。
在实际中,很多安排员工待岗的行为,属于对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工作内容等条款进行了单方面的变更。根据《劳动法合同法》 35 条,这类行为必须经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并采取书面方式,才可能进行。
实际中,有些企业会打着经营困难的幌子,扯着停工停产的大旗,要求员工待岗,实践着低价裁员、或是逼员工离职的目的。
比如,一个近千人的企业,要求某个员工待岗,理由是企业生产任务不足,但部门其他人均正常提供劳动时,法院就会向企业询问停产相关情况。如果企业无法具体说明哪项业务停止并合理解释停产原因等,法院就比较容易认定为企业不构成停工停产,用这个原因去安排员工待岗的行为,就是违法的。
又比如,某些企业要求员工待岗,但对外依然发布招聘启事,招聘新的人选,这种待岗同样不会被认为是合法的。
这种情况,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以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给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等条款,提出劳动合同解除,并要求经济赔偿。
那么,什么情况下企业可以合法安排员工待岗?
劳动合同法中,没有对待岗有过明确规定。但小李与他的同事们秉承着严谨的态度扩大搜索范围,继续收集资料,并将其中的关键词圈了出来。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安排员工待岗的前提是“非因劳动者的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无论是国企还是一般民营性企业,如果是出现生产经营困难,不得不停产停工,是可以要求员工待岗的。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停工停产”标准的把握。
对于停工停产的标准,法律虽然没有作出规定,但通常会从停工的原因、政策、涉及范围、行业现状、影响、待岗人数等综合因素考虑,来判定企业是否确实达到“停工停产”安排员工待岗的标准。
比如,在我们上次提到的,因为隔离原因,企业受到影响无法开工,这种情况下安排员工待岗有它的合理性。
再比如,因防治环境污染及扬尘天气,政府责令水泥、建材、钢铁等行业停产整顿或减产,安排员工待岗也通常被认为是合理。
以及像地震、洪水等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停工停产,一般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待岗工资后,如果员工以未提供劳动条件为由离职并要求经济补偿,也很难获得支持。
2
待岗情况,工资怎么发
在确定待岗的合理合法性之后,最紧迫的问题是待岗期间的工资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