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讲述的是苏轼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的方法,诠释了作者的人生信念和精神追求。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序,大家一看就知道,时间:3月7日,地点:沙湖道中,事件:遇雨,经过:雨具都没带,同行者进退艰难,十分窘迫,结果:对比出我的感受,余独不觉。
正文的意思是:不要害怕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何妨放开喉咙吟唱,从容而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凭湖海中度过平生。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笑脸,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全词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深层意思是:不要畏惧突然降临的政治打击,“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深层意思是:突遇政治风雨,不妨沉着应对,“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的深层意思是无官一身轻,还有什么可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深层意思是:忘怀得失,超脱利害,政治风雨袭来,奈我如何?“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的深层意思是,官场的凶讯传来,让人有些惊愕,“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深层意思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先祖遗训——除谋反最外,不*士大夫 ——使我免除性命之忧,“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的深层含义是,回想先前的不快已经逝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深层意思是做官显达或是仕途坎坷,都不能干扰我的思绪。
苏轼的豁达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儒家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的人生底色。道家的“齐物我” ,“一死生”是他的另一边,第三方面是佛教的四大皆空。儒家主张“放得下”,道家主张“想得通”,佛家主张“放得下”,三种思想各有其用,共同构建了苏轼的健康人格。
年轻有为时,儒家思想起主导作用,中年经历挫折磨难之后,道家和佛家思想开始平复内心的纠结。
当我们远离故乡时,想一想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当我们患得患失时,想想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垂暮之年回首人生时,想想苏轼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杨绛先生说过: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读一读苏轼吧,他让我们能够积蓄正能量,能够悟透人生,感谢千年的情人——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