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呼官人相公,古代官员的正确称呼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4 03:19:47

从最初的原始社会演变成氏族社会,男人的地位逐渐上升到统治地位,女子则属于从属地位,其原因是由于男女生理体格不同而造成的,男子健壮,能承担更多社会活动,保护部落安全,女子因为体态柔弱变为从属。于是在婚姻中,体格健壮的男子会得到女子的青睐从而有更多的挑选权。

古人称呼官人相公,古代官员的正确称呼(1)

原始社会

“丈夫”就源自氏族社会的体格描述,由于西周时期以前的文字大多湮灭或者晦涩难懂,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描述为春秋时期的文献,《春秋榖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国语·越语》:“生丈夫,…生女子”。“夫”是指戴冠男子,而“丈”则是指成年男子的身高。从而知道,男子二十岁变为成年男子,举行冠礼,进入丈夫行列。

丈夫最初是描述具有婚配能力的成年人,婚姻中选择男子在丈夫中寻找,丈夫有多高?按照当时度量衡,一丈为10尺,商代以前1尺=16.95厘米,1丈就是1.7米左右。后来秦朝统一度量衡,1尺标准是23.1厘米(一说27.65厘米),七尺就是1.61米到1.85米左右,于是原先称谓“丈夫”的变为“七尺男儿”。

古人称呼官人相公,古代官员的正确称呼(2)

春秋时期

古人择婿,大多选择有官职的男子,意味着有才华、有出息和有潜力,因而女子在称谓男子的时候常用官职来替代。比如“卿”、“郎”等官职。“卿”古代为高级官职,“三公九卿”之一,后来逐渐演变成比较普通的职位,大多由年轻男子担任,于是,女子称呼男方用“卿”表示尊敬,后来,在三国时期,意思扩充为亲昵之意。

“相公”最早是对宰相的尊称,三国魏晋时期魏王粲的《从军行》:“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当时曹操为丞相,相公为尊称。到了唐宋时期,“相公”依然是对宰辅的尊称。一直到了元代,随着元曲的兴起,戏文里边经常有太师一类人物,人们对家里实权人物的称谓就逐渐演变成“相公”,大概含义还是希望自己丈夫能够中状元当上宰相,慢慢的就成了民间常用语。

古人称呼官人相公,古代官员的正确称呼(3)

三国时期

“官人”出自宋朝,最早是宫延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最知名的代表人物就是:西门大官人。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占据统治性。

到了民国期间,“先生”、“太太”开始流行,先生”最早是对年高德昭的人的尊称,后来人们随着语言的变化,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带有仰慕尊崇的意思,从中尤可见男性的尊严,这也是文化人常用的称谓。

古人称呼官人相公,古代官员的正确称呼(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