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这众多的食材里,有一种食材与猴头菇相配入汤时的味道最引人入胜,那就是“灵芝”。
这道名唤“猴头菇灵芝汤”的汤水,味道甚为甘苦,却也最为特别,让人欲罢不能。当中的美味密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猴头菇灵芝汤
有些对汤水特别有研究的老饕认为,“猴头菇灵芝汤”是少数以“苦”为主要味型的老火汤,她的性质并不是“药”而是“汤”,类似于“土茯苓煲龟”这种汤水,都是与那些“苦口良药”有本质上的不同。
猴头菇与灵芝的搭配,完全是一种出于味道上的需要。
汤水行家陈先生就介绍,“猴头菇灵芝汤”在表面上是道药膳,毕竟猴头菇与灵芝,在食疗方面都是有大功效的食材。
然而实际上,这道汤除了有药效方面的运用之外,真正让她们成对的原因却是味道上的相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做什么味道的汤,就要用什么味道的汤料”。
在人们运用猴头菇的过程中,古往今来都有一种共识:要么用“甜”味来和味,要么让她的苦味更浓。因此,在烹调猴头菇的过程里,有人用蜜枣、圆肉等甜味来中和猴头菇的苦甘,也有人用百合、黄芪等来提炼其苦涩。而在比较尊重食材原味的粤菜里,相对而言则较倾向于后者。
因此,为了把猴头菇的味道深层次地体现,许多食材都用作尝试之列。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中有注定,老厨们在多年的尝试中发现,能把猴头菇的“苦”字体现得比较淋漓尽致的食材,就是花旗参(还有人参、地参等)和灵芝这两类“大补”食材,以至于有了“猴头菇是药”的错觉。
而“猴头菇灵芝汤”其实只是一款符合味道需要的汤,因为猴头菇的苦甘味,可以被灵芝提升。从科学上来说,这是由于猴头菇所含的一些物质成分,刚好与灵芝的成分有重合也有化学反应,因此在相配时,这些成分通过转化之后,刺激于人体味蕾的因子就更浓了。
所以“猴头菇灵芝汤”实际上不但“很苦”,而且还“很鲜”,所以这些味道一复合之后,就会让人感到先苦后甘,欲罢不能。
烹调技巧
在泡发干猴头菇时,最好把猴头菇里的黄水挤干。这些黄水是猴头菇在晒*过程中,菇体内的水分混合猴头菇孢子、菇渣等形成的,由于味道比较苦涩,尽量避免混入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