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2001年被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山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昆山文化属吴越文化,昆山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昆曲的演唱原本是以吴语语音为载体的,后来传到全国各地,便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才衍变出了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
昆曲原名「昆山腔」,根据文徵明手录的魏良辅《南词引正》一文记载:「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千墩就是今天的昆山千灯镇,在那里设有顾坚纪念馆。
在北宋末年至元末明初,中国南方地区最早兴起的地方戏曲剧种叫「南戏」。元代末年,南戏传到昆山地区后,与当地的民间曲调互相结合,形成了富有当地特色的声腔,并在顾坚的推动下,形成了昆山腔。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南戏四大声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