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后遗孤”
当时的日本厚生省给出过明确的定义:
必须是战争时被遗弃在中国,被中国人收养,且收养时年龄在十三岁以下的日本人才会被视为遗孤。
最初日本政府的援助回国对象也只限定为了这批人,直到1993年,才将“战后遗孤”的范围开放为了全体“残留日本人”。
日本方面最初开始援助遗孤回国是在1981年左右,85年政策初步成型,到了95年政策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唐人街和铁证悬案等影视作品中,关于遗孤归国的时间设定也都是在这10年间。
这个时候的遗孤们年龄都基本在40-60岁之间了,
日本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国度,推动他们放弃原本还算安稳的生活,在一切未知的情况下归国的原因无非有两个:
寻亲和对于更好生活的向往。
两个名字,成为了他们的名字
在中国长大成人的战后遗孤都有一个中文名和一个日文名,而他们最终会使用哪个名字,更多取决于他们成为了哪一类遗孤。
回到日本后的遗孤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最幸运的一类当然就是被亲人找到或者找到亲人的遗孤了。
当时战后遗孤并不是单方面在寻亲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都相应地成立了寻亲组织,既会帮助日本人寻找遗留在中国的孩童,也会帮助归国后的遗孤寻找离散的双亲。
在回到日本后能顺利找到亲人的遗孤大多都能逐步进入正轨,正常地在日本扎根生活,即便一开始并不会说日语,但至少有依靠和庇护。
著有遗孤回忆录的中岛幼八可以算是这类遗孤的缩影了。
1958年他在生母的安排下回到了日本,之后改回日本名中岛幼八,当时年仅16岁的他很快融入了新生活,继续在日求学,后来投身于中日邦交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