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洗浮山剧情介绍,京剧洗浮山大结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1-02 15:20:25

小谈《洗浮山》-京剧随心谈26

听说有一些京剧节目的安排者,说不安排武戏是因为武戏没有市场没有观众。这安排者可能是不太懂或不太爱京剧,其实武戏对继承京剧传统的意义是非凡的。武戏演得越少,说明京剧正日益萎缩。所以我们忠实观众不仅要呼吁,还要多为京剧武戏出点子。

《洗浮山》一剧,原名《大蟒山》,是武生“黄派”创始人黄月山的拿手戏,当时是一出“武生戏”。上海短打武生宗师李春来有《大蟒山》的藏本。李的继承者盖叫天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天蟾舞台首演《洗浮山》就是李春来藏本,完全武生路子,不过盖叫天在武功方面作了很多创新。谭鑫培在上海演出时向黄月山学过这出戏,后改名为《洗浮山》,唱腔丰富以皮黄为主,添了贺天保“阴魂托兆”的大段反二黄唱腔。余叔岩则向谭派弟子李鑫甫学这出戏,并传给过李少春,这就是“北派”的一条线,改成了“文武老生戏”。前武后文使此剧更有看点。

洗浮山武生戏曾经是近年上海培养京剧学员和汇报演出的看家戏,盖派代表作。值得一看的是奚中路在电视大赛和傅希如在上师大艺院汇报演出的录像,当时年轻而身手敏捷,趟马和走边基本体现了胡子靴子鞭子带子褶子的“五子登科”。近年上海京剧院脱颖而出的青年武生赵宏远等也有录像在网上。上海的武戏剧名曾取《夜探浮山》,本人认为比较妥当,因为常演的毕竟是《洗浮山》之前半。

目前《洗浮山》之全部,即洗浮山的文武老生戏可见于北京叶金援先生在“中国彩霞工程‘叶照金辉’专辑”中,难能可贵的是它继承了余叔岩李少春的特点。如果说盖派的此戏的特点是以“舞剧”为主的话,余派就是“歌舞剧”,除了武技外有不少精彩唱段,托兆中的大段反二黄有如《碰碑》。据说余叔岩大师非常喜欢这出戏,但他大概没有完成演出的愿望,只留下戏照;据说他把此戏传给了弟子李少春,并亲自给他说了唱腔和趟马等身段。李少春先生继承了这出戏,上世纪四十年代演出时有候喜瑞付德威等老一辈艺术家助演,轰动一时。叶金援再继承这出戏是非常不容易的,叶除了武功优秀外还有一条好嗓子,在此戏中充分发挥了特长;更有王金璐、朱家溍 刘曾复 吴小如诸位专家为其回忆、指导、排练、倾注了很多心血,是挖掘传统老戏的精品。所以洗浮山的文武老生戏不演极其可惜!后来听说有青年演员周恩旭演出过,希望能经常上演,作为保留节目。

我还一直建议北京京剧院演出《洗浮山》连《霸王庄》。是因为两个主要原因:希望发扬传统,扩展剧目;振兴武戏,锻炼青年演员。为什么还要要连演《霸王庄》?《霸王庄》是京剧“八大拿”戏之一,一路所拿之人均在京杭漕运的路线内,并有人物串联。一在时间上,《洗浮山》与《霸王庄》以“于七”从浮山逃往霸王庄连接起来,从程序上就比较顺,二从特色上说,我们知道,《霸王庄》属于京剧武生戏中的“罗帽戏”。顾名思义,戏中的人物头戴布满绒球的罗帽,身穿紧身夜行衣,扎一条宽板带,系战裙外罩各种花色的鶴敞,是创于道光初年非常有特色的一种武戏。三从行当角色上说,施公戏虽然离不开武生黄天霸但有的戏中其实是其他行当作主角,如八蜡庙的武老生褚彪、洗浮山的文武老生贺天保。在《霸王庄》中黄隆基戴硬罗帽,有很多架子花脸和武净的表演空间,而重要人物朱光祖又有很多武丑的表演空间,所以是青年演员很宝贵的锻炼机会。詹磊、魏学雷、于帅、叶江翔等都是优秀的人选。

我在之前有文章中介绍过,京剧施公案系列的戏很可能不是文人小说所改编,而是民间艺人创作的结晶,文学家郑振铎先生在总结“俗文学”的特质时曾经说过:“她是民间大多数人的心情所寄托的”。所以尽管这类京剧因时代原因有思想局限性,但只要它有较高艺术价值,我们就应适当地对待。

欢迎观看我头条(西瓜)视频-京剧难得一见片段45和46-赏析洗浮山探山和托兆选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