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末,东南亚地区的四个国家,即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被称为仅次于“亚洲四小龙”的“亚洲四小虎”,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蕴藏着危机。
同年,在亚洲地区爆发了一场起源于泰国的金融危机,同年,在亚洲地区爆发了一场首次爆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随机交叉影响到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蔓延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波及到了周边的俄罗斯和巴西,香港也正在这些受到冲击的国家之列。
实际上,对于当时在国际社会中发展的中国,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尚未发展到“全球化”程度的时候,1997年的金融危机无疑应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
金融危机的根源大都是外资在作祟,简单来说就是欧美资本做空各国货币,各国则通过汇率下降,货币接连贬值以此应对金融危机。
当时的中国由于自身落后的金融资本和手段暂时无法应对欧美资本的全面攻击,中国根本不敢开放金融市场,因此一个封闭的金融市场,根本没有外资融入,国外资本无法做空中国市场。
然而当时的香港以93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列全球第五,发达的经济和开放的金融市场,政府只负责对利率负责。
金融体量不是十分强大的香港符合欧美资本抄家狙击的目标,因此当此次金融危机的波动涉及到香港的时候,中国就无法被排除在外了。
在金融危机风暴的冲击之下,首先是泰铢在遭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机攻击之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贬值压力。
泰铢大幅度贬值之后,货币贬值风暴迅速蔓延至亚洲许多国家,引发了一连串连带效应,各国货币接连贬值。
当时随着新台币的币值浮动,对港元的狙击加剧,从1997年10月23日开始,银行拆息利率暴涨,股票市场的恒生指数也在4天内*了将近23%。
对于国外资本炒家对香港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香港特区政府背水一战,从第一天起就宣告香港绝不屈服,不惜倾尽全力稳住香港的汇率和股票市场。
先是香港金融管理局进入市场进行了有利干预,守住了索罗斯的第一次抛售港币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