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有什么人物特点,鲁肃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19 23:00:30

人物简介:

东吴重要谋臣,字子敬,临淮东城人。自幼丧父,由祖母养大。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文武兼备,在当地颇有名。袁术称帝时,曾特任命他为东城长,他却宁愿选择名主而侍,在周瑜的引荐下归附孙权。孙权非常器重他,与他“合榻对饮”,议论时事。他劝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孙权对他的才干十分器重和赏识。周瑜病逝后,他被任命为奋武校尉,统帅东吴兵马。公元217年病逝,享年46岁,孙权亲自为其发丧,诸葛亮为其发哀文。

主要特点:

一、他首先是一位目光长远、有雄才大略的统帅。赤壁大战前,官居赞军校尉。在众人都主张降曹、孙权也犹豫不决的时候,他透彻地分析了形势并明确向孙权提出联刘抗曹的战略方针。同时出使刘备处,最终促成并稳固了孙刘联盟。他的理论“荆州与国邻近,江山险固,士民殷富。吾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在一定程度上,称得上是和孔明隆中对相近的成就霸业的良策。他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以弱胜强,最终打败曹军,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的精心谋划。

二、他还是一个轻信、忠厚愚钝、优柔寡断性格严重之人。他为人忠厚诚实,也往往被诸葛亮、周瑜等人利用。在刘备借去荆州不肯归还时,他几次前去索要,而诸葛亮深知他的为人,竟告诉刘备他到时只需啼哭即可。而他也确实看到刘备哭得伤心,几次动了恻隐怜悯之心,也顾不得各为其主,数次都无功而返。后来竟与刘备和诸葛亮签下文书,商定刘备夺取了川西,就还荆州。使得一向倚重他的孙权也忍不住责备说:“怎么如此糊涂,这样的文书要来何用”。

三、他还是一个胸襟广阔、举贤任能、爱惜人才、处处以国家为重的社稷之臣。周瑜临死之前,特意写信给孙权,推荐鲁肃继任大都督。鲁肃却力荐庞统。他对孙权说“肃碌碌庸才,误蒙公谨重荐,其实不称所职。愿举一人以助主公。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管、乐。现在江南,何不重用?”他不为高官厚禄所奴役,却主动让贤,推荐一个在各方面都超过自己的人代替自己,这是为了东吴国家大利而不顾一己私利、小利。不仅如此,孙权见庞统个人形象太丑陋不能任用时,又将其举荐给刘备,足见其胸襟之宽广,对人才之珍惜。

几点启示:

一是他的做法在一些人的眼里被认为是愚蠢,但是正是这种“愚”里,突出了他的“忠”,见到了他的“公”,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胸怀。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职场中大多数人所缺乏的,与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和争权夺利形成鲜明反差。

二是他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思想值得我们学习。他分析,无论是东吴还是刘备,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只有走联合抗曹道路才是正确选择,各自为政和降曹都不可取,所以,他终身不渝坚持这一战略,并为此竭尽全力。

三是他的外交策略、才智和气度和沟通技巧在当今时代仍具有深刻意义,现在国与国之间交往仍然是合作而不是对抗,解决国与国之间事务争端需要是智慧而不是野蛮,化解国与国之间矛盾靠的气度,而不是打压。在当今社会,学习诸葛亮超群智慧的同时,不妨借鉴鲁肃谦卑智慧,两者结合,人生或许更完美。

天下纷乱,枭雄出。对刘备来说,他是个大功臣。如果没有他联合抗曹,没有劝说孙权借出荆州,就不可能有历史上刘备。他在促使三国历史形成方面,可以称得上第一功臣。孙权对他的评价是,一功是联合抗曹,一过是借出荆州,肯定远远高于责备。忠厚愚钝鲁肃既可笑又可叹,不过他选择明主而事,以大局为重,一心为吴,不学张昭等人贪念个人私利,促成孙刘联盟,而且守之终身,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蜂烟四起斗志坚,金戈铁马尸未寒,三国故事人人看,人物事件人人辨,你方唱罢我登场,期待您来辨一辩!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