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东方人文主义,西方人文主义起源的背景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0 11:32:26

比如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曾经撰写《交友论》,这在当时士大夫阶级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他所提出的交友原则不同于中华文化中以“信”为基础的交友原则,他认为朋友相交的基础是爱,这一点明显是引申自西方的博爱思想。

虽然他提出的观点对于当时的士大夫阶级来说十分怪异,但是还是有人能够理解他的观点,如陈眉公就是其中之一,他为此作序道:

“伸者为神,屈者为鬼。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者,庄事者也。人之精神,屈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而伸于朋友。”

这其实就是士大夫们对于中西方思想的糅合,用东方理念理解西方思想。从中可以看出晚明士大夫对于外来思想的接受程度很高,同时也能体会到他们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人文主义思想一般在知识分子身上最先体现出来,明朝末年内阁和皇帝的权威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出现了具有启蒙意义的“非君”思潮,即与忠君思想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对于皇权的挑战,其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海瑞骂皇帝事件,他痛斥皇帝的不作为。

明朝文学家王世贞曾经写下《鸣凤记》来揭露严嵩的丑陋面貌,同时也借文学创作讽刺了嘉靖皇帝。但是晚明的人文主义不只是体现在知识分子身上,在民间百姓身上也屡屡体现。

《敬事草》中曾经描写了当时民间街头巷尾议论时政的景象:

“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 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抵掌剧谈,略无顾忌。所言皆朝廷种种失政,人无不乐听者。启奸雄之心,开叛逆之路。此非一人口舌便能耸动,盖缘众怀怨愤喜于听闻耳。”

晚明虽然政治昏聩,当时晚明的经济极其的发达,相比于高度中央集权的清朝,晚明的社会更加进步。在晚明,社会开始出现人文主义的思潮。

最早东方人文主义,西方人文主义起源的背景(9)

相比于晚清,晚明的人文主义思潮更加合理,因为其既接受了外来思想,同时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晚明的人文主义思潮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非君”思潮,是对于时政的议论和批判,这些不仅仅在士大夫阶级出现,同时也出现在民间的街头巷尾,因此可以说明晚明的人文主义思潮是全社会范围的思想热潮。

但是清朝建立之后,因为其专制统治,直接消灭了明朝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再加上亡国的耻辱,对于明朝不清晰的认识,清朝对于明朝的打压等缘由的影响,晚明逐渐在后世人眼中成为了一段昏聩的时期。

参考历史文献:

《明史纪事本末》

《国史唯疑》

《明史》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