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发明时间,船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3 23:35:48

船发明时间,船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1)

船舶的出现在我国是极久远以前的事情。

最少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代,我们祖先就已经用船只装运财货到远地进行贸易。在一件当时的青铜饕餮(传说中的恶兽名)纹鼎里,有个铭文,形象如同一个人前后都挑着贝站在一只船上,船后面还有一只手持桨划船,正是一个生动有力的证明。

春秋战国时代,沿海的齐、燕、吴、越等国,都造船航海。齐景公曾乘船到海上游玩,过了六个月还不想回家。公元前485年,吴国的徐承领兵由海上进攻齐国,说明当时沿海的航路一定非常通畅。不过那时船的样子,我们还不十分清楚。河南汲县山彪镇战国墓葬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鉴”上有乘船作战的图案,大致可以看出战国时的小船样子,船头和船尾都向上起翘,船内立着三四个佩剑的战士,双手握桨划船前进,图形十分生动。

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不少两汉时期的船舶模型。长沙西汉墓里发现的一只木船,首尾微翘,船底呈弧形,上有三间舱房,两侧装有舷( xián)板,船上备有十六只长棹和一只刀形的舵。广州是当时有名的港口,在这里发现的船舶模型更多,其中有一只木船,看样子规模虽不大,只有四桨一舵和两间舱庐,可是有趣的是船上安放了五个木俑,做出操桨握舵驾船前进的姿态,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船舶交通提供了非常形象的材料。另一只东汉陶船,制作更精致,上面设有拱券顶的前舱和几间有起脊屋顶的座舱,船后还有一间望楼。船尾安有舵,船头设有锚。这样的大船,是可以出海的。看来这时的造船技术,较西汉时又前进了一步。

在古代,有的战船的规模很大。汉武帝时,已能建造十丈多高的楼船。西晋初年,王濬建造巨大的战舰,能载两千多战士,舰上设有楼橹、木城。隋朝的杨素,建造过名叫“五牙”的大舰,上有五层楼,共高一百多尺,船上前后左右都安装着撞击敌船用的“拍竿”,每根拍竿都有五十尺长。

专供统治阶级享乐的游艇,建造得华丽异常。汉成帝时,用沙棠木造船,并在船头上装饰着云母,号称“云舟”。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画的《洛神赋图》里,有一只两层楼阁的大船,相当精美。隋炀帝巡游江都,建造了好几千只船。据《大业杂记》记载,最大的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有舱房四层,上一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和宽阔的走廊;中间两层共有一百六十个房间,都装饰得金碧辉煌。此外,又有皇后乘坐的“翔螭( chī,古代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舟”,宫妃乘坐的“浮景舟”等,也都十分华美。船接着船,沿途排列了二百余里。

除了用帆、桨的船外,晋朝的祖冲之发明了一种“千里船”,在试航时,日行数百里,可能就是一种用转轮激水前进的“车船”。唐代的李皋,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就造过有两个踏轮的战舰。这种车船,在宋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活跃于洞庭湖里的杨么起义军,就拥有许多精良的车船:小的四轮,大的十轮,最大的达到二十二轮。船上有两重或三重的楼,装有十多丈长的巨大拍竿,可以乘载上千人。

隋唐时代,专供漕运和经商的内河航船,一般载重量达到八九千石左右,甚至还有更大的。据《国史补》记载,唐大历、贞元年间( 766— 804),最大的俞大娘航船,养生、送死、婚嫁等事,都可在船上举行,操驾的船工就有好几百人之多。

最后,谈一谈古代的海船。据现有材料,可以肯定,至少在5世纪时,中国的商船便已经航行在东南亚一带,并且开辟了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航线,同时可能已经远航到非洲了。唐宋以后,远洋航行更是日渐频繁,中国的商船一直活跃在太平洋、印度洋的广大海面上。

根据北宋徐兢的记载,当时出洋的客舟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两丈五尺,能装载二千斛粟。船上主要的舱房有一丈多高;船底呈尖劈状,便于破浪行驶。航行时主要靠风力,船上有两根大桅杆,大樯( qiáng)高十丈,头樯高八丈。风正向时,张布帆五十幅;风向稍偏,则利用左右翼的“利篷帆”;大樯顶上还有十幅小帆,名叫“野狐帆”,在风息时使用。船上又安有十个橹,以备进出港口或无风时使用。船上有正舵,还有副舵。每只船上用的水手,约需六十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这时也已应用于航海;船的首尾上都放有水上浮针,天气阴暗时就用它来定南北方向。宋宣和元年(1119)朱彧( yù)写的《萍洲可谈》里,也谈到了当时广州一些海船使用指南针的情形。(杨泓)

来源: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