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大学了在家打游戏怎么办,孩子大学暑假天天打游戏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5 11:37:17

家长问:我家女儿18岁,今年读大专了,现在已经放寒假在家,喜欢玩游戏,说自己在做账号,录自己打游戏的视频可以变现,经常玩到凌晨一两点睡觉,睡到中午才起床,作为父母担心她影响身体健康,请问该怎么办?

孩子上大学了在家打游戏怎么办,孩子大学暑假天天打游戏(1)

 珠海市帮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咨询师曹泽能:我从六方面与您一起分析。一是,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牵挂、担心,会一直存在。无论她是上大学还是结婚,家长永远会担心、教导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这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行为。换句话说,您的孩子即使做得再好,她表现得再优秀,您还是会对孩子有期待,有要求,希望她有改善的地方。

  其实,父母的这种心愿,跟孩子没什么太直接的关系,甚至对孩子的成长不一定带来正向的帮助。父母之所以这么去表达自己的担心,潜意识中只是表达父母的爱与推责,“我很关心你,我在关注你,万一你以后有不好的发展的时候,到时候你别抱怨,做父母的没有提醒你。”二是,父母的担心,是因为对孩子的不信任,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各种可能性。做一个假设,如果您足够相信孩子会成功,她现在玩游戏只是为了放松而已,或者说她在与一个特别有资源的同学组团打游戏,您觉得还会去担心孩子打游戏的行为吗?

孩子上大学了在家打游戏怎么办,孩子大学暑假天天打游戏(2)

  三是,孩子怎样解读自己的行为?背后的逻辑是行为的支撑点,这应该是问题的核心。当父母焦虑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孩子才是第一负责人,孩子才是主角,孩子会怎样解读自己的行为?比如,她认为她在学校学习非常辛苦,打游戏只是减压;或打游戏是在进行高质量的社交,为以后的发展铺路;或像你提到的,她打游戏是为了“赚钱”,尽管在您看来她这种赚钱的方式不靠谱,但是孩子就想尝试,请问父母给不给孩子机会?至于说,她玩到凌晨一点两点才睡,第二天中午才起床,进而担心她的身体健康,我认为属于过度焦虑了。因为她并没有减少睡眠时间,只是把睡眠作息延迟而已,您的不放手对孩子的困扰可能更大。

  四是,我们需要深度思考,孩子明里玩游戏,暗里在追求什么或逃避什么?这一定有她的心理动机,您可能不一定明白,但是孩子本人一定会清楚,只是你们没有良好的沟通。如果您在不知道她的心理动机是什么的时候,就想制止她,实际上孩子会认为您并不理解她,这只会让您自寻烦恼。

  五是,父母为什么要反对孩子喜欢做的事?在一些父母看来,只要孩子没有做父母所期待的事,父母就会本能反感、反对,似乎不允许孩子有自我意识、有自我判断的行为。如果说,孩子喜欢做的事,并没有影响到正常的学习、正常的生活,那作为父母的能不能接受?

  六是,人的成长需要成本。有时候父母再着急,看到孩子不上进,但是没办法,为什么?如果有更好的办法也不至于发展到今天,或者恰恰是因为父母过于的焦虑,而导致孩子到今天这个样子。我们可以试想一下,我们一路走来,我们的父母亲是不是也很焦虑,那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是不是吃了很多的苦头才明白生活的艰辛?

孩子上大学了在家打游戏怎么办,孩子大学暑假天天打游戏(3)

  所以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就是,即使看到孩子可能会摔跤,这个时候您也不能马上扶她,甚至不用去提醒她。当她多摔几次跤,她就会明白以后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怎样去干,干到什么程度收手。如您看到她快摔跤的时候,赶快提醒孩子。看起来您这次帮助了她,她没有摔跤,但是您别忘记了,她并没有去识别、总结、提升如何不摔跤的能力,及建构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那下一次怎么办?所以,父母不恰当的行为,短期看是爱,长远看是障碍,是伤害。

  建议:第一,让孩子自我担责。一则,必须给予孩子犯错的自由,让孩子有机会去意识到,她目前的行为可能是错的,她必须为她的错误行为买单负责;二则,孩子只有体验到真的错了,吃了生活的苦,才会不断总结,才会调整策略。如果因为父母的经验,而没让孩子吃苦,那这对孩子是没有意义的帮助;三则,父母做好榜样,让孩子看到面对挫折父母是怎样重整旗鼓的,面对挑战父母是怎样有勇有谋的,把一路打拼的过程与结果,自然而然呈现在孩子面前;四则,提升孩子的*层面。创造各种机会,让孩子见识大的人物,见识大的场面,见识大的钱财,孩子就会潜移默化产生大的梦想,就会主动去规划自己;五则,父母要多鼓励孩子的理想,否则孩子容易躺平,那她怎么可能会对自己担责?

  第二,父母需要学习提升智慧,平衡自己的心态。父母的空间决定了孩子成长的高度,想教育好您的孩子,您的认知、格局,对人生的洞察,一定在您的孩子之上,您才能够带得动她。所以,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向成功的人去取经,需要去拜访您周围的优秀的家长。以前不管怎么样都已经过去了,那么从现在开始,您希望您的孩子有好的发展,您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与提高,而不是只是希望孩子改变,如果这样的话,不但达不到您的要求,甚至还会给您的家庭关系带来更多的困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