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建立大运河的利与弊,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6 06:24:53

在隋炀帝杨广身上有着诸多问题,比如刚愎自用,比如猜忌多疑,他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不喜欢接受旁人的建议,但是,真理往往站在少数人一边,也正是由于杨广的深谋远虑、高瞻远瞩,才给盛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隋炀帝在位时期,有很多惊天动地的大工程,比如营建东都、两巡塞北、修缮长城、修大运河等等,在后世很多人看来,这就是压垮隋朝的那几座大山,可是对此,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人的一生能做很多事,是非对错都会有,即便是隋文帝、唐太宗也做过很多错事,所以,隋炀帝头上那顶昏君的帽子,也要辩证地去看。

隋朝大运河是当时最大的工程,工程量之巨大,消耗人力物力之多,是亘古未见的,那么为何杨广要坚持将大运河修好呢?

隋炀帝建立大运河的利与弊,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1)

上图_ 隋唐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关于隋朝大运河,有这么一句评语“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全长四千多里,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朝对南北军事、政治的控制,而且便利了全国的物资运输,对当时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隋朝的关陇集团极为强大,甚至会掣肘皇权和整个国家,为了制衡关陇贵族,国家战略就需要向东,向南北扩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隋炀帝大力发展科举,也希望克制关陇集团,将皇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隋炀帝建立大运河的利与弊,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2)

上图_ 汴渠也称汴河又名通济渠,中国古代沟通黄河和淮河的骨干运河

杨广曾在扬州长期驻守,对南方的物资水平和经济发展有很深的了解,而当时主要的汴渠都是东西走向,南北缺少一条重要的水路,在没有汽车、火车的年代,车马运输的效率可想而知,而要解决政治核心的粮食问题,必须有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

洛阳将权力中心向东扩张,可要控制南北,仍十分困难,粮食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所以通济渠、邗沟的作用就在于此,不仅可以加大对南方的控制,还可以将南方的粮食运往北方,保证政治核心的稳定运转。

由此可见,杨广对于营建大运河这个工程,在进行很深入的思考,这不是一个拍脑门的决策,每一条河渠的制定都有长远的考虑。

隋炀帝建立大运河的利与弊,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3)

上图_ 杨广(569年-618年),即隋炀帝

隋朝享国37年,时间太短,在杨广看来,要想国祚绵长,大运河是十分必要的,或许他考虑的是大隋的安危,但大运河给唐宋的裨益更大。

安史之乱爆发后,黄河以北混乱不堪,唐玄宗南逃,唐肃宗来灵武即位,要想平定叛军,就需要巨量的钱粮,这些粮食,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央,倘若没有运河运输,那么唐朝的国祚有可能就止于安史之乱了。

史料记载“发运司岁供京师米,以六百万石为额。淮南一百三十万石;江南东路九十九万一千一百石;江南西路一百二十万八千九百石;荆湖南路六十五万石;荆湖北路三十五万石;两浙路一百五十万石。通羡余,岁入六百二十万石。”

到了北宋,每年通过运河运往京城的粮食,多达620万石,大运河给宋朝做出的贡献,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唐朝、五代,乃至宋朝都要感谢隋炀帝的这条大运河,为后世做出这么大的贡献,难道杨广真的是一位昏君吗?

隋炀帝建立大运河的利与弊,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原因(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