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呷竹亏”,如今“发竹财”。张谷英镇过去万亩竹林当柴烧,如今竹子用于制作文旅产品,身价陡涨。王根
岳阳县张谷英古镇因600多年前遵循“耕读继世、孝友传家”的隐士张谷英而得名,张氏族人聚居在5.1万平方米的连片老屋里,传承27代,男耕女织、阡陌交通,来过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古风新韵,却很少有人目睹大山里贫困的现实,耳闻这里冲刺脱贫攻坚战最后胜利的连营号角声。
张谷英镇不和外地做比较,因地制宜,蹚出了一条条产业扶贫的新路,激发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扶贫车间”托起稳稳的幸福
“我们车间新上两条流水线,目前缺工人,请求镇党委政府帮我招100名工人。”5月22日,张谷英镇党委*张文毅接到诚必达电子厂长的电话喜愁掺半,喜在扶贫车间起步向来好,愁的是这么多工人一次性招聘真有难度。
曾在珠海办厂的张涛, 29岁,该镇渭洞村人。他创办的电子厂生产华为、三星的音圈等电子元件,订单已排到明年3月。
“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组织各村在家门口招聘,向市县工业园,比如新金宝、科伦等企业输入大量务工人员。像张涛要这么多人,我们正在积极想办法解难。” 张文毅说完,径直走向镇劳动站,与工作人员一起摸底人力资源。
来到诚必达电子厂,流水线上60名妇女正组装、筛选电子元件。不闻人语响,但闻窸窣声。贫困户殷肖良说到进厂务工,她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每天70多块,虽然赚得不多,但总比啥也不干好。家门口打工,老人孩子自己都可照顾。”她说去年8月起就从农民变成了“上班族”。
扶贫车间也是巾帼车间,用女人细心绣花的功夫来做产品质量好。张涛放弃珠海发展的机会,回村办厂,看到的是乡里乡亲那份淳朴,也感受到留守老人、妇女那份渴望和无奈。
电子配件在市场上适销对路,订单不断增加。张涛打算增加流水线,计划2年内车间务工人数达2000人,实现营业额6000万元。与张谷英镇相邻的杨林街、公田等镇的负责人前来参观,纷纷给予优惠条件,争取这种扶贫车间入驻。
一心念好水果经
贫困村芭蕉村有个“一心寺”,据传是一信徒一心一意修建而成,该地因此而得名。一心种有300亩地乌梅、枇杷、猕猴桃,农户自发成立合作社。负责人曾石蒋本着一心干事业的设想,直接命名“一心水果专业合作社”,好念又好记。然而,一串串金灿灿黄澄澄的枇杷挂在树上,铺满山头,曾石蒋却失眠了。
5月23日,贫困户陈次凤用勾镰摘下一把枇杷,提在手里炫耀,见人就推销:“今年的枇杷品相好、口感甜,没虫害,能卖个好价钱。”陈次凤连年在果园受益,她却不知道曾石蒋犯哪门子愁。原来疫情影响,原本畅销的枇杷销售受阻,曾石蒋后怕果农受损辗转反侧、夙夜难寐。曾石蒋的同学闻讯在朋友圈发消息:“今年枇杷熟了,却滞销于市,苦了曾石蒋同学!”张谷英镇镇长黄静看到信息立即问道:“什么情况,我们可以为他制作美篇微信宣传推广。”
一句问候带来销售热潮。
“麻烦给我留5箱枇杷,还有很多同学也想买,能包邮吗?”“一箱也包邮。”驻村队长王平用手机记下每一笔生意,前往水果合作社付款发货,短短5天工夫,专业合作社的枇杷销售一空。“不仅积压的枇杷销完,而且顺搭把农户家里的土鸡蛋打包销完,我可以睡个安稳觉咯。”曾石蒋总算露出了笑容。目前,张谷英镇发展水果种植2100亩,每亩水果平均收益可达2000元至5000元。
过去“呷竹亏” 如今“发竹财”
山路弯弯曲曲,修竹依偎两边。倒溪、大明山等村的万亩竹海碧波荡漾。张谷英镇拥“竹”自重。80年代曾有红极一时的乡镇企业渭洞星竹一厂,可是主产的竹筷子属于浅表粗加工,产品没有迭代升级,慢慢地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一根楠竹能卖20块钱,从高山上砍倒、打枝、撩尖、扛下山到装上车,一根楠竹力支费也要20块,不卖还好,卖竹我还倒贴本,山里人‘呷竹亏’ (吃足亏)”贫困户邹四求算账精准、在理。
大明山村和平江县双江村搭界,距离岳阳市区80公里。“守着金饭碗却要讨饭吃”,饱受煎熬的村民袁文龙思路一变天地宽,把楠竹与文旅结合起来做产品。2017年袁文龙牵头,当地村民成立文龙竹木工艺厂。贫困户邹四求就在这个车间里上班,与她一道的还有本村4位贫困户。
“这些竹子是用来做什么的呢?”笔者问道。邹四求正推着一捆翠竹进来:“楠竹用来加工做快板、葫芦丝。”又指着门边另一捆竹子说:“这是苦竹,做笛子的。我们厂主要做这三样东西。”他放下竹子,拿出葫芦丝说:“这个乐器吹出来好听,我们把每个部位做得很紧扎,质检都有好多程序,全国各地都在卖。”接着又拿起深褐色的竹板摇了摇,打出一两个节奏,“大明山快板上了榜,全国70%出自我们厂。”
70%?来不及探究数据来源的真实性,但不可否认,这些产品销路一定看好。去年,张谷英镇获评“湖南省首批十大特色文旅小镇”,品牌效应带动快板、葫芦丝、笛子等的销量显著提升,4A级景区张谷英村群游人如织,不少游客把购置这些文旅产品当作纪念,把玩时不忘吹上两口,打上几下,乐呵乐呵。
心若在,梦就在。竹子带动山里人脱贫致富,竹子放飞了山里人的希望。
贫困户袁海涛现身说法:“前几年我2个小孩还在上学,老伴身体不好,我一人打零工养一家子,全靠政府救助和亲邻救济。现在一个月3000多,大儿子大学顺利毕业,比过去轻松多咯。”
大明山村贫困户51户149人,依托大山竹木工艺大发“竹子财”,人人有事做,个个有追求。
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民生之大,事关国家。张谷英镇在做好“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提质走稳的利器,烹出“串串香”的山中精品,富了山村,乐了山农。 (黄 怡 钟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