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意识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例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06:57:06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 认识论 辩证法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唯物论 认识论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包括第四课第五课)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运用:根据……情况,针对……特点,立足……背景,提出……计划、方案;求真务实,弄虚作假、形象工程等)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的原理
简单版: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详细版: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运用:观察、观测、预测、预报、发现、水利、航天、气象等领域)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运用:在……思想的指导下,弘扬……精神,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正能量、调整心态等)
(上述两个原理也可以合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运用:生态环保问题,急功近利,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等)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运用:人工增雨、港珠澳成功,艰苦奋斗、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高度的革命热情、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等)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世界物质性 物质运动 运动静止 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认识论(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实践观)
三个核心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立足社会实践)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促进实践发展;错误认识阻碍实践发展。)
2.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认识论有时还会用到:
1.实践的特征: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直接现实性)
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4.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反复性(为什么) 认识无限性(为什么) 认识上升性

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 =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辩证否定观
(一)联系观(第七课)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运用:统筹、协调、导致、波及、合作、引发、朋友圈、全球化、命运共同体)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运用:选吉祥数字5201314 ,星座,羊年洋洋得意等谱音)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运用:互联网、 微博、微信、重大工程等)
3.联系多样性原理
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运用:人扮演多种角色、雾霾原因很复杂、传染病由动物病菌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人体)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世足于整体, 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运用:整体、系统工程、顾全大局、全国一盘棋)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运用: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木桶原理、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组成部分)
5.系统优化的方法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尊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例:田忌赛马、顶层设计、系统工程、体系、优化组合等 韩愈、苏东坡读书法(见课本))

(二)发展观(第八课)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发展的实质) (该原理与第十课辩证否定观相通使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运用:创新、突破、与时俱进、长远,前瞻性,从……到……的发展过程等等)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对前途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挫折中前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好事多磨、知难而进等)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发展的状态)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既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有时用到: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方法论有时用到:坚持适度原则)
(运用:分步走、分阶段、逐渐、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持之以恒、防微杜渐、抓住机遇)

(三)矛盾观(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运用:一方面,另一方面。既……又……,……但……,双刃剑,利与弊,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优点和缺点,居安思危;塞翁失马,变废为宝,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等等)
*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
①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②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④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或者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和正确解决矛盾,也要坚持一分为二 (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运用:对立统一也体现普遍性。不回避问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世外桃源、讳疾忌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

有时上面两个原理合为:矛盾就是对立统、矛盾具有着遍性,要求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间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运用:特色、独特、个性化、私人订制、精准扶贫、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反对千篇一律、一刀切)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运用: 试点推广、借鉴经验,典型示范,共性个性,缩影,最大公约数、解剖麻雀,从群众中到群众中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据各地情况落实中央政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结合)

5.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抓主要矛盾倒重于办事情,标志性词语如:关键、重点、中心、焦点, 集中精力,第一要务;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
(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体现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看问题不能忽视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主要方面倒重于看问题,评价人、事、形势,标志性词语:主流、总体、性质、主体、利大于弊,占上风,基本面,分清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及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都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四)辩证否定观(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运用:开拓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打破传统、突破陈规、批判质疑)

注意:第三单元标题=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四大观全部原理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否定观 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 创断的作用

四、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包括1.2课)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运用:流行语产生,根据形势,基于变化,提出策略,作出调整,滞后于,先于,弘扬精神,思想指导)

2.人类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1)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土地、林权制度等经济方面的内容属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2)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制定修改法律、完善政治制度、政府机构改革、文化体制等政治文化方面的内容属于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3.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性质);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作用)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运用:民生问题,群众路线、走基层、接地气)
5.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要求我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

(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观、政绩观等)

6.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 般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一起使用)
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捆绑)

特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是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
7.人的价值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 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8.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存社意关系 两大规律 改革 人民群众是主体
“社会发展的规律”=社存社意关系 两大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改革

第12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价值观导向 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人的价值内涵评价 价值的创造实现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意识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例子(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