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三、别动不动就焖茶。
在网上经常能看到这类“懒人泡茶法”。
做法倒是简单,不复杂。
首先,找一个大容量的焖茶壶。
(名义上是焖茶壶,其实本质与过去的暖水瓶没有差别,只是外壳看着更时尚一些罢了。)
其次,往里投茶。
焖茶的对象,通常是各式老茶。
尤其是被无数茶商力荐“焖着喝”的老白茶。
最后,倒入沸水,拧紧瓶盖。
这一大壶放在角落的茶,经常是一闷就好几个钟头。
随时想喝了,就用杯子倒出一杯。
焖上一大壶之后,至少能喝上大半天时间。
看到这,相信有不少茶友跃跃欲试。
但这里要劝一句,别随便焖茶。
原料品质出色,年份真实的老白茶,从来不主张盲目闷泡。
盖碗冲泡时,快出水才是王道。
通常,前6冲之前都可以快速“秒出”,等到茶味泡淡后再适当坐杯。
如果直接放进焖茶壶、暖水壶、保温壶里长时间闷泡,在持续高温浸泡下,茶味容易闷浓、闷变味。
鲜香醇爽本色,难以呈现,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发闷的低沉气息。
在喝茶人数不多,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更不应该跟风尝试。
因为,满满一大壶茶焖好后,如果放着长时间喝不完。
到最终茶水会发闷不新鲜,白白浪费好茶叶!
《5》
四、泡茶前准备克秤。
一个人喝茶也好,和朋友喝茶也罢。
但凡是散装茶,为了惜茶,用上克秤很有必要。
早前从朋友圈,听来一个故事。
有位熟人的长辈,是汕头人,某次在用紫砂壶泡老白茶饼时,出现了一件尬事。
茶饼被泡开舒展后,差点将壶盖顶出来。
原来,那位长辈平日喝惯了浓茶,投茶做法很极端。
即,茶壶/盖碗内部空间有多大,就放多少茶。
用干茶全部塞满多余空间,再注水泡茶。
偏巧,那天泡的寿眉饼,本身压得略紧。
撬开出一大片后,再用手掰成好几片,全部放进壶内。
万万没想到,两三冲过后,里面的茶饼会像泡发的紫菜那样舒展。
以至于,后面再注水时,完全没法顺利合盖。
搬出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投茶别走极端。
合理控量,才能泡茶浓淡适宜的茶汤。
冲泡经过紧压的茶饼时,要是随便撬开一片就放进去泡,10个人里会有9个人投茶过多。
因为体积紧结抱团的茶饼片,存在视觉误差。
看起来没多少,实际上净重量不低。
此时,用上克秤精准称重,才不会造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