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乐舞与汉代乐舞的特点,谈谈对古代乐舞的认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22:52:39

乐府的建立,主观上为了适应统治者宫廷享乐之需,但是客观上对民间音乐的保存有很大的作用,并促进了我国各地音乐的发展。而且这种音乐机构的形式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汉以后各朝代仍沿袭它,设有乐府或类似乐府的音乐机构。

三、宫廷音乐

从汉至三国,宫廷音乐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乐府音乐的形式,大致有仪式性音乐和享乐用的音乐两大类:即鼓吹乐(郊庙歌曲}与相和歌(相和大曲)。

1.鼓吹乐

鼓吹形式的产生与发展,和北狄乐有关。秦汉之际,北方边区一带的匈奴、鲜卑、吐谷(yu)浑等民族统称北狄。这些民族以游牧为主,常在马上吹奏笳、角之类乐器,以铙、鼓、排箫等伴奏歌唱,史称北狄乐。北狄乐还影响到了汉人,如“以牧起家”的富户班壹,就常用北狄乐壮声威。后汉军为了抵御匈奴北狄的侵扰,而驻重兵防守,汉军也从当地牧民处学会了这些音乐,以此作为娱乐,后来通过边区军民传入中原,并与汉乐及其他民族音乐相结合,经整理改编,用于宫廷与军队之中,后又渐渐用于朝廷宴乐、宗庙祭祀等场合,便形成了“汉代‘鼓吹乐’”,这就是所谓的“鼓吹乐”。汉代鼓吹从乐器配置和运用场合来看,主要可分为鼓吹、横吹、短箫铙歌、箫鼓四类:

①鼓吹,包括黄门鼓吹和骑吹两种:前者是皇帝在殿廷内宴乐群臣时吹奏;后者是帝王出行,车架从行时在马上所奏之乐。其主要乐器是鼓、排箫和笳,中间或有歌唱。

周代乐舞与汉代乐舞的特点,谈谈对古代乐舞的认识(5)

②横吹,最初也称之为鼓吹,它是军中在马上所奏唱的乐歌,其特点是用乐器鼓和角,故又名“鼓角横吹曲”。角是西域流行的乐器,张骞通西域时曾带回《摩轲兜勒》曲,李延年便根据该曲改编创作了“新声二十八解”,成为横吹乐中最重要的曲目。

③短箫铙歌,通常用于军队凯旋时在殿廷、社庙上奏唱,也被视为军乐,主要乐器用铙、排箫、横吹(即横笛)等。

④箫鼓,使用排箫和鼓,专门在游艇上演奏的鼓吹乐之一。

汉代鼓吹乐多有歌词,而短箫铙歌保留最多(见《乐府诗集》)。早期的鼓吹乐大都保持了民歌本色,音乐的内容以饮酒言情、游猎、相思之类居多,也有描写战争苦难的,甚至还有反战思想的,这与仪式中鼓舞士气不太相符。因为这些歌曲常常是从民间收集整理而来的。在汉以后,各代都根据本朝的需要,对鼓吹的歌词进行过许多改编,特别是东汉以后,则全都改填了歌颂统治者文德武功的歌词。

周代乐舞与汉代乐舞的特点,谈谈对古代乐舞的认识(6)

2.相和歌

“相和歌”的得名,乃取义于“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原是汉代北方各地流行的各种民间歌曲的通称。“相和歌”从民间搜集,在汉代宫廷发展,它已不是一般的民歌,而是成为艺术性较高的歌曲形式。

它在发展过程中,有几种不同的形式:①原始的民歌、只是清唱、无伴奏,即所谓“徒歌”;②在徒歌形式上加以帮腔,称为“但歌”;③在徒歌的基础上,表演时由一人自击节鼓并唱,再进一步加上管弦乐器伴奏,形式比较单调。也就是说,演唱者手执称为“节”的乐器而歌,这才真正为相和歌,主要伴奏乐器有笙、笛、节、琴、瑟、筝、琵琶等。

周代乐舞与汉代乐舞的特点,谈谈对古代乐舞的认识(7)

周代乐舞与汉代乐舞的特点,谈谈对古代乐舞的认识(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