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乐舞的形成原因,汉代舞蹈的社会历史背景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22:23:33

汉代太常掌乐府,下设博士、主乐师等官员,负责对乐舞表演进行研究、记载、考核等。

汉成帝时,设立了“大乐署”(亦称“大乐署”),负责研究、整理汉乐舞的表演形态。太常博士孔光为第一任大乐署博士,《汉书·艺文志》载:“光……能正雅乐”、“通晓音律”。

他所作的《乐书》虽已佚失,但从《汉书·艺文志》记载来看,应该是一部重要的著作。《汉书·王尊传》载:“尊字仲先,其先秦人也。少学诗、书、礼、乐、射、御、数。”又说:“尊年十七,好琴书,习《周官》《礼记》及诸子百家言”。

从孔光的生平来看,他可能就是从学于“礼经”。他所作的《乐书》虽已佚失,但从其内容来看,却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研究“礼经”的学者。

汉代乐舞的形成原因,汉代舞蹈的社会历史背景(5)

此外,“太乐署”还负责搜集整理西汉前期的乐舞表演资料。武帝时为太常所掌的《鼓吹》与《六舞》二部乐舞表演资料,就是在太常所搜集整理的这些资料基础上形成的。

太常所搜集整理的资料虽已佚失,但从《汉书·律历志》记载来看,包括“大乐”在内的西汉前期的乐舞表演资料还是很丰富的。西汉后期,汉王朝又设立了“大鸿胪”、“大司乐”等管理乐舞表演事务的专门机构。

汉代乐舞的演述形态

乐舞表演形态是乐舞表演的重要内容。根据《汉书·礼乐志》的记载,汉代乐舞大致有两种演述形态:一是“大乐”,的“大舞”。西汉时的乐舞表演,主要是以“大乐”、“大舞”为中心,或称“大乐”、“大舞”,或称“大部”、“大曲”。

汉代乐舞的形成原因,汉代舞蹈的社会历史背景(6)

到东汉时,在这种情况下,乐舞表演又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小部”、“小乐”的产生;二是乐舞表演程式的形成。东汉时的乐舞表演,在形式上已与西汉时的有所不同。首先,西汉时,由舞者手持羽扇而歌,其歌为《羽人之歌》:

羽人兮羽人,来往兮万里。安得猛兽兮护军卫军?……愿得将军之名冠首!其次,东汉时,由舞者手持竹节而歌。

其歌为《长门怨》:长门深宫里一郎,常侍朝宗不得忙。郎官出入君王侧,粉黛无知帝所望。长门每有愁风雨,玉枕常伴幽人歇。君王恶闻歌舞声,欲遣长门事亲问。

汉代乐舞的形成原因,汉代舞蹈的社会历史背景(7)

再次,东汉时的乐舞表演已形成了由舞者手持木铎而歌的新形式。《汉书·礼乐志》记载:

汉兴以来,诸侯并起,乐师不能制。于是天子始置《羽人之歌》《长门之歌》《少阳之歌》《河间之歌》《思旧歌》以取笑。

汉代乐舞的节目组织形态

汉乐舞节目的组织,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表演人员的合作,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如《九韶》中的“大雅赋”、“大舞”,《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辞”、“鼓吹舞”,都是这种情况。

汉代乐舞的形成原因,汉代舞蹈的社会历史背景(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