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天,卤菜培训班迎来了两位内蒙古的客人,他们是兄弟,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一下子让我们卤味培训班都聚齐,有夫妻、有父子、有兄弟、以前还有过兄妹等。
说起内蒙,感觉就就是远,但内蒙与湖北,心还是比较近的,因为湖北姑娘王昭君远嫁内蒙和亲,昭君出塞,成为民族和睦政策的具体表现。
李白对王昭君远嫁他乡有悲伤心情,诗曰:“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从古至今,王昭君都是文人笔下的主角。
王昭君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中的落雁!
公元前五十四年,由于呼韩邪单于提出与汉和亲,王昭君自愿下嫁匈奴,因此就有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当昭君告别了故土,在马背上拨动琴弦,奏起离别之曲时,南飞的大雁竟然忘记了摆动翅膀,跌落下来。自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美称。
王昭君和亲不但带去了中原文化,还带去了中原和以前楚国的美食。其中,“昭君鸭”就流传至今。
传说出生在楚地的王昭君出塞之后不习惯吃面食,于是庖厨就将粉条和油面筋泡合在一起,用鸭汤煮,甚合昭君之意。后来人们便用粉条、面筋与肥鸭烹调成菜称之为“昭君鸭”。
与王昭君有关的香鱼(乡鱼)也是声名远播!
相传“香鱼”原产于湖北兴山县,这一天昭君母亲卧病在床,王昭君因为家贫买不起滋补品十分难过。当她在溪边洗衣服的时候,一条小鱼在她的身边游来游去,不肯离去。她捧起小鱼细看,小头尖嘴,体色青黄,尾部又细又长,犹如凤尾,王昭君满心欢喜地把它捕捞来为母亲做了一碗鱼汤,可味道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鲜美。
于是,她拣了个黄道吉日,把自己浴后充满香脂气息的浴水倒进溪里。她一边倒浴水,一边唱道:“溪百里,生贵鱼,济贫穷,上宴席。”说来也怪,王昭君浴后的香脂水,瞬时变成像先前捕到的小鱼那样的鱼,只是它的背脊长出了一条满是香脂的味道,并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芳香。从此,香溪河方圆百里,就有了这种奇特的香鱼。有诗曰“碧溪喧美女,临水巧梳妆。欲共人儿较,翔鳞尾尾香”。香鱼与王昭君的传奇随着香鱼身份的不断提高,不仅享誉台湾海峡两岸,而且远播日本和朝鲜,海外爱国侨胞亲昵地把“香鱼”称为“乡鱼”。
昭君随呼韩邪来到塞外,在匈奴又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二人感情很深,但不久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久旱不雨,水草枯死,牧民饥饿混乱,朔漠飞沙中又夹着一股邪风。当地居民说这些灾难都是王昭君带来的,只有用她的血来祭奠匈奴先灵,草原才能化险为夷。呼韩邪终日愁闷,惶惶不安,昭君也愁眉不展,忽然她想起父母在她进宫前曾送给她一个锦囊。昭君打开锦囊一看,原来里面装有庄稼种子、金剪子和一张黄纸。昭君百思不得其解,伤心地流下了一串串泪珠。这泪珠滴落在冰凉的沙子上,沙地上竟然奇迹般地出现了一股蓝晶晶的小清泉。昭君又惊又喜,有了水,还要有牛羊、水草、庄稼。她拿起了金剪用黄纸剪了一只小羔羊,想不到刚剪成,小纸羊就变成了真羊。昭君又用黄纸剪牛羊、水草花瓣,顿时,身边出现大片的绿草香花,成群的牛羊在其中吃草、休息。最后昭君又将锦囊中的种子撒在沙地上,顷刻便长出了庄稼。牧民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世代传送着昭君的恩德。
王昭君的美好传说,架起了湖北与内蒙的友谊之桥,两个内蒙兄弟来武汉学习,这就像回到自己的外婆家乡,在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让内地的卤味飘香塞外,这两位也是有心人
翦伯赞说得好,“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作者:小处斋主(王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