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焙最早的出现,是为了弥补阳光不足而产生的辅助工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同行把炭焙工艺说得神乎其神,甚至成为了福鼎白茶必须经历的工艺,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标准化量产生产谋求一种过渡说法。
平心而论,只凭太阳生晒的白茶,是很难将水分控制到较低水平的,需要在后续时间内进行多次的翻晒,才能将水分降低到8%以下的国家标准。
为对抗阳光不足或阴雨天气,制茶人摸索出一套辅助的工艺,就是使用炭火为白茶走水。炭焙白茶有严格的方法和流程,首先炭火使用的材料要选取没有明显味道的果木,炭火烧起之后要用细腻的炭灰盖住炭火,一是控制温度不能过高,二是控制炭火气味不能渗入到茶中。制茶师要守护在焙笼旁边,焙笼底的温度要控制在40度左右,温暖如日光,每隔20多分钟就要将茶叶翻动一次,使其受热均匀。这套工序费时费力费成本,一个师傅一个晚上都做不出十斤茶来。所以除了价格昂贵的银针和特级白牡丹之外,基本没人愿意使用。
焙过的白茶,香气自然会比日晒的要高,这是一般消费者都知道的道理,而白茶是六大茶里面最为清淡的茶,常年习惯喝浓茶的朋友初次接触会觉得乏点味。现在做白茶的那些老板,大部分之前都是经营其他茶类的老板,只有少量是本地人,他们原本的客户群体一定是他们收割的第一拨顾客,顾客反应太清淡了怎么办,那就适当增加香度呗。
增香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烘焙,那些产量巨大的茶厂,会使用人工炭焙,说出来你都不会相信,真实的做法就是进烘干机采用现代科技控温控湿了。注重模拟自然环境的厂家可能还好点,在温度和耗时上作出适当让步,想办法保留白茶的活性酶成分。而一些不学无术或成本为王的商家就根本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了,压缩时间等于控制成本增加产量、高温增香又可以使产品卖点鲜明,于是便大力鼓吹香气、甚至制订出错误的工艺流程。
现在有些商家甚至把错误的烘焙工艺写进了各种百科,大言不惭地宣导:白茶是阳光晒至七八成干之后,用烘干机100~120℃烘10分钟,摊晾15分钟后再用80~90℃复烘。这种加工方式和白茶的工艺初心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在这种温度状态下,茶叶内的活性酶和氨基酸会被完全破坏和*灭,说得不好听,这样做出来的只不过一堆白茶的干尸。
对这些完全违背了福鼎白茶根本的制茶原则,把活茶做成死茶的行为,行业内必须给予明确抵制和鲜明反对,才能够保住这块别具特色的品种,吸引对它天然活力予以厚望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