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并发症
- 肺部感染
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摔倒后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由于长期卧床,缺少活动,肺部的分泌物沉积在肺里不容易排出来,且长期卧床会导致呼吸肌肌力减弱从而导致了咳嗽咳痰的能力减弱,痰液不能有效地咳出,积于肺部而形成肺部感染。
- 食欲减退、缺乏营养
骨折后活动减少,胃肠运动功能下降,食物摄入减少,可能会引起营养的缺乏,延长恢复时间。
- 褥疮
长期卧床,导致骶部、髋部、踝部、肩部、臀部等与床长期接触的部位长时间受压。从而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 深静脉血栓形成
摔伤后因长期卧床导致身体活动受限,血流速度减慢。静脉血流速度本身较慢,再加上长期卧床后血流速度进一步减慢,所以容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会导致下肢静脉栓塞、肺动脉栓塞、肠系膜栓塞、脑血栓。
- 泌尿系感染
随着年龄的增大,一般老年人排尿功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退。如果有长期卧床就会导致排尿困难进一步加重。从而更容易引起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
- 肌肉萎缩、关节挛缩
老年人摔倒骨折后,因长期卧床制动,肌肉活动减少,导致肌力减弱、肌纤维活动的能力下降,肌纤维的横面积逐渐缩小,进而发生肌肉萎缩甚至是关节挛缩。
- 消化道疾病
胃肠功能减弱,食物摄入减少,营养缺乏,消化系统血管、神经发生改变。
4、软组织损伤
老年人摔倒后最轻微的损伤可能是肌肉、肌腱、筋膜等软组织损伤。
5、心理问题
老年人摔倒骨折不仅会导致身体损伤,也会造成心理的创伤,一方面身体上的疼痛、经济上的负担、生活上的不便、长期卧床生活质量的下降,都会加重老人的心理负担,造成老人自责、恐惧、焦虑、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惧怕再次跌倒,对跌倒的恐惧可能会造成“跌倒-丧失信心-不敢活动-衰弱-更易跌倒”的恶性循环。 害怕活动和自我封闭都会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
老人摔倒如何处理?
自救
老年人摔倒后,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要急着起身,保持沉着冷静,先活动四肢,检查四肢、脊柱是否受伤后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分别借助腿、背部的力量弓起腿翻身,侧身用手跪立,再找支撑物站起。整个过程需谨慎缓慢,不能自行勉强行动,避免二次摔倒,过程中尽力呼救。
他救
看到老年人摔倒后,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不要着急搀扶,观察其是否有意识不清及出血的情况。
有出血时先止血包扎;
若意识清楚,要询问其摔倒过程及身体各部位的感受,如无明显严重损伤,可缓慢搀扶其起身;
若发生骨折等其他严重损伤,可陪伴其等待救援,不要转换其姿势,避免发生二次损伤。
如果老人有呕吐物则需立即清理,防止出现窒息;
如出现抽搐,则需在其身下垫软物,防止出现擦伤、撞击伤,在其齿间放硬物,防止出现咬伤。
其他
在摔倒时尽可能的扶住身边的固定物体,减缓摔倒时冲击力带来的损伤;在摔倒的时候试着用手、肘撑地,尽可能的避免臀部着地造成脊柱、髋部骨折,引起严重后果。即使发生骨折,多数是腕部或肘部,不需要长期卧床,其损害以及治疗护理的难度比臀部着地要小得多,产生严重并发症的几率也相对低一些。
预防老年人跌倒需要全方位的努力
01. 居家环境改造
- 根据老人习惯在楼梯、过道、淋浴区和坐便器附近安置扶手;
- 消除门槛及地面高度差;
- 增设高度适合并带有扶手的换鞋凳;
- 将厨房、卫生间等易湿滑的地面更换成防滑材料;
- 选用安全稳定的浴凳,并采用坐姿沐浴;
- 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等常用过道添加感应灯;
- 选择高度适宜的床,并在床边设置易伸手摸到的台灯等;
- 如老人需要使用助行器或者轮椅,则可将门口台阶改造成斜坡。
02. 注意补钙与维生素D的摄入
可以直接从食物中获得,比如豆制品、奶制品、蔬菜等,在不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钙片。
03. 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增强身体机能
合理安排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并且注意营养的摄入。戒烟戒酒,吸烟喝酒都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烟酒除了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以外,还可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04. 保持适量运动
适当运动、多晒太阳有助于增强老人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可以有效减少跌倒的发生,且骨量不容易流失,减少骨折的发生,太极拳、慢走、快走、游泳、广场舞等都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05. 加强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及肌肉力量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