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律法改革其实在前面已经基本说清楚了,就是制订各种严刑峻法来迫使老百姓没有选择。 你若不听话,到处乱跑,那就砍掉你的腿;你若有什么多余的想法,那就在脸上刻个字;你若有什么动乱的行为,那就砍掉你的脑袋;你若哀莫大于心死,那就用你的家人、亲戚、战友来让你知道生命的价值……
总之一句话,就是将老百姓的犯错成本无限放大,让每个人都觉得乖乖地在家种地和上战场拼命就是最好的生活了,否则,活着还不如死了。
通过商鞅变法,秦国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耕战之国,国民主体除了农民就是军人。
前者富国,后者强兵。人人种地,粮食就多,粮食多,养活人就越多,养活人越多,种地的和打仗的就越多,打仗的越多,抢来的地越多,地越多,粮食越多···周而复始。
这种极端的功利主义变法,将秦国变成了*戮机器!
秦孝公四年,败韩军于西山(山西商南县以北);秦孝公八年,占领魏国少梁(陕西韩城西南),打韩国占领安陵、山氏,插入魏韩交界地带;
秦孝公十年,围魏旧都安邑;秦孝公十一年,占领魏国西北国境最重要的战略据点,固阳(陕西米脂),同年,修建武关(关中四塞之一),秦楚间必经咽喉。秦孝公十九年,周王国四十一任周显王封秦孝公为“西部封国盟约长”,一扫当年被斥不得会盟之耻;
从上述情况来看,在结合秦国最终统一天下的大结局,商鞅变法在秦国无疑算是成功的,一直萎靡不振的秦国终于威武雄壮起来了。
但是,成功的维度其实有很多种,像秦国这种“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成功,需要我们更多理性的思考。
关于商鞅变法的综合评价会牵涉到人性、利益、道德、法制等诸多方面,三两句话也说不清楚,只能等到下一篇文章来认真剖析。
最后简单说一下商鞅的个人结局。
秦孝公二十四年,秦惠文王上台,商鞅的个人命运也因此风云突变了。秦孝公对商鞅这个得力干将确实是真爱,就算商鞅满世界得罪人,他始终将商鞅呵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但是现在他走了,商鞅的保护伞也消失了。
新上台的秦惠文王出于复杂的政治原因,立即布置了全国通缉商鞅的抓捕行动。因为过他的老师们被商鞅割掉过鼻子,全秦国的贵族旧势力们全都被商鞅得罪过,秦惠文王不可能像他父亲一样死死地护住商鞅,商鞅是他父亲的真爱,但对他来说,就是一个随时可以牺牲的棋子。再说,商鞅变法已经完成了,留着商鞅在这得罪人还不如*了他。
“人民公敌”商鞅同志逃到了魏国边境,可是,他曾经背叛过魏国,还侵占了人家上千里地,还阴过把愿意相信他的魏国太子,所以,魏国坚决拒绝他进入国境。
在逃亡途中,因为当年他出于“谁也不放过”的目的而设置的人口登记制度规定,没有官方文件不能住店,所以,作为全国通缉犯的他只能时时隐姓埋名地流落江湖。
天下之大,无人愿意收留他;大秦之广,无处可成他容身之地。
万般无奈之下,商鞅只能回到自己的封地,自投罗网。最后被深深痛恨他的秦国五马分尸(这种惨无人道的刑罚也是他发明的!)
抛开背后的道德属性和民生价值,单独说说商鞅变法的思路和逻辑,其实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的。如果我们真正想完整地完成一个项目,商鞅的这种统筹果决、思维严谨的能力算是一个标准模板了,从前期的商务沟通,到方案策划、项目立项、推进计划、节点把控、漏洞布防、体系完善,商鞅几乎都做到了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只不过,盗亦有道,商鞅的所作所为终究还是太阴冷残酷、霸道疯狂了,这使得他必将永世备受争议。比如,有才无德的标签,他就暂时无法撕下来。
虽是历史,亦是生活,更多的分析和评价就留到下一篇的专题分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