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们再仔细一点地看,就不难发现“白马之盟”其实在字面上实际上讲了三个层面的意思:
1、给承诺——“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什么意思呢?和“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是一个意思,意思就是除非黄河变成一根带子,泰山变成一块磨刀石,否则只要我们老刘家的江山在,你们子孙后代都有一口饱饭吃。这是“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的永久性承诺或者说是我们现在的永久性股权认证。
2、定规矩——“非刘氏不得为王;非军功者不得封侯”。不管以后哪个外姓人牛逼得要起飞,都不能当王爷;那些不是拿命在战场上拼出来的外姓人也不能随便封侯。啥意思呢?首先这江山必须是永远姓刘,否则前面给你们画的大饼你们的子孙后代就吃不上了;其次为了保护你们这些功臣宿将的利益,那些后来者也不准随意封侯,你们那一亩三分地是不准外人随意出入的,相当安全。
3、布任务——“不如约,天下共击之!”要是我刘邦死了之后,谁要是敢坏了我们大家制定规矩,甭管他是谁,甭跟他客气,大家联合起来揍他丫的就对了。根据西汉当时的政治格局,刘邦的这个“天下共击之”的潜在对象无疑是指向吕雉和吕氏家族的,毕竟当时的异姓王都被他自己消灭得差不多了。
大家看出问题来了吗?刘邦除了在最开始“给承诺”的阶段稍微地安利了一下那些功臣宿将,剩下的定规矩是斩断了别人的非分之想,布任务是要求别人为他老刘家保驾护航,这两者都是费力不讨好的事,那些功臣宿将们为什么要去执行呢?他们的驱动力在哪里呢?
这个就要从刘邦组建西汉政权的整体思路说起了,因为刘邦发迹于微末,他必须走联合创业的路子,他的大汉政权在早期实际上是一个股份制公司。刘邦登基后,封出去的侯爷就有143个之多,不是刘邦爱封官,而是刘邦没办法,这些小*在公司上市后,必须拿到他们赢得的红利,否则,大家会一拍两散的。
但是,从刘邦内心里来讲,他肯定是希望把大汉政权办成真正的家族企业,所以,他这个董事长和那些大小*们的利益在本质上是相冲突的。只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刘邦也不可能一开始就选择与全世界为敌,只能挑肥的先动手,穷其一生,总算是把前后八个异姓王给搞定了。
刘邦搞定八大异姓王的行为,难免给那些功臣宿将心里留下“兔死狐悲”的心理阴影,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这种忐忑不安的心理在权力游戏之中,其实就是一种很不稳定的因素。
这个时候,刘邦给出了“白马之盟”,其实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用“非刘氏不得为王”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搞那些异姓王,这是咱的政治底线;二是用“非功者不得侯”来稳住功臣宿将内心的不安,你们安心当你们的侯爷,谁都不会动你们的利益。
再结合前面给出的永久性的股权承诺,白马之盟的内在逻辑就清晰了:大哥必须是老刘家的人来当,咱老刘家的人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兄弟,只要大家跟着咱老刘家好好干,保证大家以后都有肉吃。你们跟着我吃肉,你们的孩子跟着我老刘家的孩子吃肉!咱们就这么愉快地玩下去,不能让其他人再随意参与进来了,谁要是敢闯进来,我们一起弄死他!
“白马之盟”既对功臣宿将给出了承诺,也给他们及后代的利益提供了保障,这样那些功臣宿将心里才会踏实,才会去保护他老刘家的董事长位置。可见,晚年的刘邦在政治上是多么的老到!
白马之盟其实就是彻头彻尾的排他性约定,前一句保证了刘家的皇权、王权的纯洁性;后一句话基本堵死了非打天下的家族当侯的可能性,保证了军功阶层们侯爵的纯洁性。这种利益分配上的默契是白马之盟有效的逻辑基础。
顺便解释一下,侯爵在当时并不仅仅是一个爵位,它有封地、有人口、有财产,有很多独立的政治权力,是当作长期饭票来使用的。它更是进入政治利益核心的通行证,是国家组织VIP身份的象征。它对应所代表的就是和皇权、王权相制约的相权、官权。
也只有明白了这一点,大家才能理解为什么那些功臣宿将对于如何能保住他们的的爵位会那么的在意。
归根到底,“白马之盟”是个双向的承诺与利益划分!这种利益分配的私下协议也是一种政治默契,它建立在人性的贪婪和自私的逻辑上的。这玩意成也是因为人性的贪婪与自私,败也自然会因为它。这个在吕雉后来运用它的时候会详细介绍。
吕雉是如何利用“白马之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