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与家人
而每当想起母亲死亡时,身旁全是安眠药的场景,让她更难以面对。
她迟迟无法动笔,因为她不敢写。一想到母亲,她就会有一种难言之隐的感觉,这种东西缠绕了万方10年。
她一次次提笔,又一次次退却、搁置。
如今说起这本《你和我》,说起为何又愿意写自己的父母感情,万方自己也很难说清转变因什么而发生,从她下定决心要写妈妈,足足花了10年时间,她才有了面对真相的勇气。
对她而言,与其让别人道听途说地写,不如让身为女儿的她来写。写完这本书,挖出了深埋心底的隐痛,她更强大了。
父亲去世后,万方一直在整理他的东西。她把爸爸妈妈从相识开始的所有通信都整理了出来。这些信,他们一直保存着,视作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你和我》
一张张泛黄的宣纸,纸张很薄,她要很小心且温柔地翻阅,才能防止自己损坏了它们。
每一张纸上都写得满满当当,不漏下一点空隙,千言万语似乎都想在这一页纸上铺开去。
在这里面,万方发现了一个她从未了解过的母亲。
上面的字小小的,挤挤的,她可以想到当时母亲内心的欣喜,难以抑制的爱意,在上面她好像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
在这些信里,她看到了一个天真单纯却又倔强勇敢的小女人,字里行间都在告诉世人,她太幸福了。
信从1940年开始,曹禺和方瑞的爱情也要从此刻说起。
当时的曹禺正在四川江安任国立剧专(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教导主任。这一年可以说是曹禺人生的蜕变期。
“这几十年我都干了些什么呀!王蒙你知道吗?你知道问题在什么地方吗?从写完《蜕变》,我已经枯竭了!问题就在这里呀!我还能做些什么呢?”曹禺正在为自己的灵感枯竭而痛苦不已。他曾因一部《雷雨》而年少成名,自此享誉文坛。
或许是开局太过顺利,此后时代的动荡,生活的琐碎,使他一度陷入写不出东西,没有灵感的窘迫境地。
而方瑞的出现,让曹禺重新找到了灵感的源泉。
曹禺
1940年3月,方瑞去四川江安县投奔在国立南京戏校读书的妹妹。她住在妹妹的宿舍里,与曹禺的住处,正好对门。
当方瑞得知自己竟然和偶像比邻而居时,她兴奋得不能自己。向来文静内敛的她,直白地向妹妹表达了自己对曹禺先生的敬仰之情,想要前去拜访一下这位才华横溢的戏剧大师。
于是,在妹妹的引荐之下,方瑞第一次见到了曹禺。和她的想象中一样,这是一位真正有才华的人,让她愈加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