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
她自小被保护得很好,是个被呵护着长大的娇娇女。可当她爱上了曹禺,爱上了这个才华横溢的男人的时候,她骨子里的倔强让她有了义无反顾的勇气。
他们在长江边租了个小竹房,时常在那约会。见不了面的时候,她会给他写信,她知道,只有文字能把她带去他身边了。
而曹禺与方瑞相好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曹禺妻子郑秀的耳朵里。
郑秀也曾是清华校花,可生活的鸡毛蒜皮,逃难的苦痛,打碎了这个女人本该无忧无虑的精神生活。她开始整日沉迷打牌,借此排遣心中的烦闷。
此时在牌桌上的她,可能从未想过曾经高调且热烈追求她的丈夫,此刻也高调地与另一个女人出双入对。
郑秀
所以当她听闻这个消息时,她是愤怒的。愤怒是魔鬼,让她没有意识到此时真正的问题。
她一度只顾着吵闹,但这并不能换回这个男人的一点怜惜,曹禺在这时向她提出了离婚。他是直白的,直截了当地告诉郑秀,他有了喜欢的人。
但郑秀在此刻仍未意识到,其实她与丈夫之间早已消磨了爱情。她虽然愤怒曹禺的不忠诚,但她也相信丈夫只是一时犯错,最后他还是会回到她身边,毕竟他们还有两个女儿。
他不只是一个丈夫,更是一位父亲。
骄傲如郑秀,她是不会离婚的,坚决不会同意。然而即使不离婚,曹禺的心也不是她的了,心不在了,又怎么困得住人呢。
曹禺
1942年年初,曹禺辞去了戏校的职务,由江安去往了重庆,在复旦大学教授英语和外国戏剧。
方瑞也跟随着曹禺的脚步来到了重庆,曹禺在外面重新找了一处房子,也是在这处房子里,他开始了和方瑞有名无分的同居生活。
就这样,曹禺在有婚姻事实的情况下,又与方瑞继续着这段婚外情恋。又因为和郑秀离不了婚,曹禺每周还要到江安,看望郑秀和两个女儿。
1946年,曹禺和老舍去了美国讲学,在美国的时候,两人只能通过长信交流。与方瑞文静柔软的性格不同,她的文字格外地直白且热烈。
她在信中有时唤他:“万老师”有时唤他:“家宝,我的爱”,有时又唤他:“我的想,我的念,我的夫”。她就真的像一个苦苦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等待着,期盼着……
曹禺和方瑞在重庆
只要一有时间,她就想给曹禺写信,这一封封信里,并没有什么要紧事,不过是她在抒发自己对曹禺的想念之情。
但就是这些简单的词与句“冷不冷啊”、“真想你啊”、“你无法安慰我,我也无法安慰你”,却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这个女人难以言喻的爱恋之情。
有人觉得她苦,不值得,但她不这样认为。
她是经过了最快乐的春夏秋冬的人,她会永远爱他,她的心也会永远陪伴着他,这就是幸福了。她不苦,即便是苦,为了他,也都是心甘情愿的。
第二年,当曹禺从美国讲学归来后,就选择留在了上海工作,方瑞也到了上海,两人就这样在上海定居了。
方瑞始终跟随在曹禺的身边,走南闯北,有曹禺在的地方,就是她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