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她听说曹禺还是清华系英文毕业的时候,这对于自幼在家自学,没有读过大学的方瑞来说,无疑有着别样的诱惑,她想要请曹禺给自己补习一下英文。
自此,方瑞就经常到曹家来,曹禺成了她的英文老师。温暖的小家中时常有悦耳动听的英文句子传出,男女声交叠,带着一股岁月静好的意味。
两人在知识的交流中,共同话题越来越多,好像怎么也聊不尽似的,每次补习完,曹禺都要送方瑞出门。
他们会故意绕到城外再回来,一路上两人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高大的身影总是迁就着身旁那个小小的影子,时常侧着脑袋听她的轻声细语。
曹禺的妻子郑秀并不是对此毫无感觉,虽然那时候家里时常有许多学生来来往往,但显然方瑞还是给她留下了特别的印象,或许这就是女人天生的第六感。
而在得知方瑞还替曹禺抄稿子时,她就忍不住闹过一次。她知道稿子对曹禺来说就是命根子,而他竟然愿意把这个给出去。
后来有一次,恰巧被她看见家里的佣人杨嫂向曹禺使了个眼神,曹禺就出门去了。
她也跟着曹禺出门,看到曹禺坐在茶馆里看方瑞写给他的信,当时她去抢信,争执之下,曹禺还直接把信吃进了肚子里。
这时候她就知道了,这个男人对她已经有秘密了。可她也是爱他的啊,无法做到就这样放手。
曹禺和郑秀
在曹禺的眼里,方瑞是和妻子郑秀完全不同的人。
郑秀就像太阳,她热烈、外放,她像骄阳一般高傲。他也曾为她着迷,可婚后日日的争吵,生活的琐碎,两人渐行渐远。
而方瑞不一样,她更像是山间的清泉,柔软温和,给他枯竭的灵魂注入新的力量。
他从方瑞的身上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作*,他的灵感源泉就是方瑞,于是在1941年,他创作了话剧《北京人》。
曹禺在《北京人》这样描写方瑞:见过她的人第一个印象便是她的“哀静”。苍白的脸上宛若一片明静的秋水,里面莹然可见清深藻丽的河床。她的心灵是深深埋着丰富的宝藏的。
《北京人》中塑造的愫方的形象,就凝结着曹禺对方瑞的印象和感情。
剧中愫方的温柔而慷慨的性格,服饰淡雅而宽大适体的穿着,温婉动听而幽静的话语和微笑,都是依照方瑞而写的。就连将这个人物取名为“愫方”,也是根据方瑞的身世的。
“愫方”是取自方瑞母亲“方愫悌”中的两个字。
渐渐地,戏校的学生们都知道了他们的婚外恋情,有的学生觉得荒唐可笑,但也有学生觉得两人是很合适的一对。
方瑞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在私塾接受教育,书画是她最大的爱好,是世人眼中的大家闺秀,见过她的人都深知这个小姑娘文静内向的脾性。
但就是这样一个曾被束缚在教条中的姑娘,面对感情却有着孤注一掷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