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的后人,陈寅恪的子女的生平介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2 01:59:43

清华园

没想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一次陈寅恪与一同事谈论一幅字画时,他找到了一生的灵魂伴侣。同事在聊天中说到,北师大女老师唐筼家里挂着一幅画,画的下方落款是“南注生”。他请教陈寅恪是何人的作品。陈寅恪本身就是一部活字典,很快就说应该是清代官员唐景崧的作品。唐景崧为清同治四年进士,是一位爱国将领,曾任台湾巡抚。陈寅恪读过唐景崧写的《请缨日记》,心中对唐景崧的才学和爱国情怀很是敬仰。在得知唐筼尚未婚配时,陈寅恪立马请同事帮忙联系。在中间人的牵线下,陈寅恪和唐筼如约在北京中山公园见面了。和陈寅恪想象的一样,唐筼就是唐景崧的亲孙女,是一位秀外慧中的新女性,在北师大教书,是鲁迅夫人许广平的老师。

陈寅恪的后人,陈寅恪的子女的生平介绍(13)

唐筼像

唐筼性格内向,专注学术,一直不把谈婚论嫁放在心上,也是一个30岁的“大龄”姑娘了。同样性格的两人见面后,居然谈得投机,聊得轻松,彼此欣赏,相见恨晚。直到天黑分开时,还依依不舍的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1928年,陈寅恪和唐筼在双方父母的催促下喜结连理。次年,陈寅恪迎来了两人的爱情结晶。没想到,迟来的幸福却给唐筼带来一生的痛苦。原来唐筼从小就患有心膜炎,生育的痛苦使之演变为心脏病。虽然抢救及时捡了一条命,但从此她也被这病时时折磨着。为了让陈寅恪专注研究,唐筼辞了工作,一边养病一边在家相夫教子。三口之家度过了一段平静和美的日子。后来,唐筼为了给陈家延续香火,又冒着生命危险,相继生下了二女儿和三女儿。

陈寅恪的后人,陈寅恪的子女的生平介绍(14)

陈寅恪全家照

1929年前后,陈寅恪在城里西四牌楼周边的姚家胡同租一座有三个院子及一个小菜园的住宅。1934年,年逾八旬的陈三立来到北京,住在正院堂屋东侧主卧室。当时陈寅恪的大哥、著名画家陈衡恪(陈师曾)已去世,大嫂住在西屋。陈寅恪及家人平日住清华园寓所,周末及假期乘车回城与父亲及大嫂一家团聚,住在东跨院内。陈三立曾游西山,看到被八国联军破坏的园林遗址,他义愤地连叹“国耻”!面对日寇日益猖獗的侵略行为,平日性格恬淡的陈寅恪,也表现出刚烈而深沉的爱国热情。早在“一·二八”事变之前,他便将长女、次女分别命名为琉球、小澎,要自己的女儿们“切勿忘记在当时被日本侵占,而原本属于中国的台湾、澎湖”。

陈寅恪的后人,陈寅恪的子女的生平介绍(15)

圆明园遗址

陈寅恪曾作诗多首,表现对日寇侵略的谴责和对民族命运的担忧。而耄耋之年的陈三立对当时日本侵略中国的形势深感忧虑。一听有人议论中国必败,他怒斥:"呸!中国人岂狗彘耶?岂贴耳俯首,任人宰割?"他爱憎分明,好友郑孝胥投靠日本,辅佐溥仪建立伪满政权。陈三立痛斥他“背叛中华,自图功利”。他在再版自己的诗集《散原精舍诗》时,愤然删去郑孝胥所作之序,以示断交。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表示:“我决不逃难!”日军多次游说陈三立与他们合作,均遭到严词拒绝。一天又有一汉奸上门,他呼喊佣人拿扫帚将其逐出。从此五日不食,忧愤而死,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办理完父亲的丧事后,陈寅恪携妻女于1937年11月初,离开北京南下,结束了他十二年的清华学术生涯。

陈寅恪的后人,陈寅恪的子女的生平介绍(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