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渔民的真实生活,记录海边渔民的生活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7 00:50:11

《一天百根烟》

---连载航海纪实文学

作者:付东土

海边渔民的真实生活,记录海边渔民的生活(1)

今天李新乐买了免税香烟6条,南洋红双喜36元一条,45元一听,我在船边钓鱼的时候采访了他

第五篇:海上捕鱼船员的生活就是铁打的身板也扛不住,我干一个月就跑了!

真实人物采访:NO.1李新乐(远洋船员大厨,曾经在石岛渔船上干活)

我79年的人,12年前我31岁,正是如狼似虎的年龄,上有老,下有小,正愁钱怎么挣才能满足入不敷出的家庭窘境。

在陆地做过帮厨,开过大货车,做过工地搬过砖,每月的收入,就是在农村老家也是难以达到小康水平,总想能挣大钱,过上富裕的生活,因为,我还有4个孩子,都是双胞胎,一对男孩,一对女孩,父母都是正儿八经的农民,身体也不好,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我的老家在河南,是个最容易生穷人的地方。

我的家在河南靠近黄河边,也给人家捞过沙,黄河里也有鱼,但是因为暗流较多,根本没有看到过行船,即使是渔船,也不存在,许多人到沿海城市打工去了。

一个本村的老乡,在山东威海,靠近石岛镇,在一次过年回家喝酒聊天的时候,他说:不行的话,出去到石岛跟人家出海捕鱼去吧,哪里的人都捕鱼发了财,家家都是小别墅,开着豪车,出一趟海,回来就是上百万的收入,工人工资至少7000月一个月,如果弄好了入股,一年也能混出个人样,就是特别辛苦,不知道你能不能吃得了那个苦?

“咱农村人出身,不怕吃苦,就怕没钱赚啊,能按时发工资就行!”

这个老乡本也是好意。

等过完年,我干脆就和他一起到了威海,然后辗转到了山东石岛,也就是曹操曾经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粼峙”的地方。

老乡把我介绍给了一个渔老板,渔老板就把我安排到一条靠近海边码头的渔船上。

亏我没有带很多的行李,渔船上根本没有放置行李的地方。

渔船也就大概20米长,铁质的,后面是生活区和捕鱼区,前面是渔舱,居住的地方在驾驶台下面,就一个大房间,里面全是3层的连体床,说是床,其实就是一个小隔间,上、中、下三层,比货车卧铺空间还小,人不能正常进入床铺需要平躺着自己把自己塞进去,想抬头、弯腰都是不可能的,也就更没有地方让你放行李了,都是随便几件衣物用塑料袋挂在床板边铁钉上,总共3排,一排可以塞进去6人,总共是18个人的床铺,说句难听的话,和公路上拉猪的车一样,一人一个笼子,连转身的空都没有。

这条渔船,实际在船17人。

海边渔民的真实生活,记录海边渔民的生活(2)

典型的现代石岛渔船,估计李新乐当时上的比这个条件差的多

我当时就有点后悔,但是,没有好意思打电话给我老乡想回家,想挣钱就得吃苦,这个也就不算什么了,人能住我也能,先干干再说吧,毕竟老板张口开了7000元月工资,这在农村,不得一年的收入啊。

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渔船,看着还挺大,人也多,还是很热闹,船长、大副、二副、三副都有,他们有渔政部门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然后机舱还有两个带证书的机工,专门负责机器,船长是老板的亲戚,也算是老板了,大副、二副、三副都是威海当地人,其余人除了我是河南的,然后都是东北的哥们,看着都像农村人,没有什么文化,也许是长期出海的原因,特别邋遢,全身都是脏兮兮一股子鱼腥味,脸庞比家里种地的人还很,但都有一股子蛮劲,岁数最大的鱼捞长(负责起网收鱼的)大概60岁左右,其余都是打工的,没有证书,还有一个专门负责三餐的大厨。

石岛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后来了解到,这是全国最大的渔船码头和渔业基地(还有舟山也规模很大),这个附近的镇子上家家都有渔船,许多男人都以捕鱼为生,老乡送我过来的路上说,渔船遇到风浪弄不好会回不来了,沿海许多的沉船,每条船那么多的人,就是那么多的家庭,几乎每年都有十几条船沉掉,一条船沉掉,就毁了十几个家庭,这边很多的寡妇,都是因为男人出海没有回来。

老乡提醒我:船上的救生衣很有用,记住一定在干活的时候要穿上救生衣。

我以为他是在开玩笑,也就一笑置之,能有那么可怕吗,码头上乌压压的都是渔船,也都不是好好地返回了吗。

次日,渔船出海。

海边渔民的真实生活,记录海边渔民的生活(3)

后面住的下17人吗?

海上天气倒是挺好,但是,小船还是摇晃不停,前后、左右,像筛子一样,触手可及的海水,看着虽然没有黄河水那么汹涌澎湃,但黑黝黝的深不见底,也有种莫名的恐惧,好在我不晕船,只是短暂的适应后,想想入乡随俗吧,也就开始坦然面对。

出了码头并没有放网捕鱼,问一个在这里打工5年的东北哥们,他说还没有到渔区。

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鱼群在哪里,后来也听他们讲,在驾驶台(我没上去看过)有一种专门探测鱼群的仪器(专业名称叫做:回声探测仪,利用声呐原理),能够探测到附近海域有没有鱼群出现,然后才下网。

船开了一天,是从石岛往舟山方向,也就是沿着黄海中部南下,在黄海中部的时候,开始下网的。

老板安排两条船同时协作作业的,也就是“对拖网”方式捕鱼。

每条船一个长方形的尼龙大网,有多大?反正一个人根本扯不动,都是用机器收、放网的,听说光这条渔网就十几万元,网眼大概有直径1厘米左右吧,听说如果铺起来拉开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两条船,每条一个大网,循环使用,24小时不间断拖网捕鱼。

海边渔民的真实生活,记录海边渔民的生活(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