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毛玠,荀彧为代表的曹操谋士集团寄望的霸王之业则是需要一个政治军事强人整顿时局,一扫当今天下分崩离析,君主颠沛流离,民众流离失所的时局,但本质上这个目的仍然是建立在匡扶汉室江山的基础上,所以荀彧和曹操的默契才会在曹操要称公的时候彻底破裂,留下了赠食空器的谜团,而一心想做汉臣的荀彧最终选择了以死相谏。
你说为什么曹操要当公爵,会引起手下这帮心里有汉室的人这么大反弹,因为两汉四百年天下,上一个公爵就是安汉公王莽,而他可是让禅让制度再次发光的祖师爷。
其他诸侯为啥不来抢献帝回过头来继续说奉迎天子的故事,在当时有能力和条件参与献帝争夺战的大诸侯无非是袁绍、袁术、刘表、孙策。
其中刘表立志于自保,孙策虽然在江东屡有斩获,但不说路途遥远,而且名义上还受袁术约束。至于袁术,作为一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的嫡支,其心气之高,非同一般,一个立志于自己当皇帝的主可不会对一个乞丐皇帝特别上心的。
这里我们要重点说一下袁绍,这时候的袁绍已经在名义上控制了冀州、并州、青州(具体控制范围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做过一些分析),按道理来说,他最有实力去迎奉献帝,而天子的到来也会最大限度的提升他的政治影响力。
曹操奉迎天子后势力得到了扩张
可偏偏兵强资富的袁绍没有参与这场皇帝争夺战,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公孙瓒在北方的牵制,当时的幽州刺史刘虞已被公孙瓒*害,幽州右北平以西尽数被其占据,成为了袁绍在北方的大敌。于是袁绍就远交近攻,联合鲜卑大破公孙瓒主力,四郡皆叛,公孙瓒不得已移镇易县,相对于南下奉迎献帝,袁绍更希望专注于北上消灭公孙瓒这个北方大敌。
第二、袁绍认为汉室衰微,无关大局,郭图和淳于琼曾对此有过意见
汉室凌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
说的就是朝廷势弱,而地方势大,改朝换代的时候到了,现在把皇帝放在身边,还有很多掣肘,听他的命令权力小,不听他的命令名声差。
第三、献帝和袁绍的关系,话说袁绍起兵讨伐董卓一个由头就是董卓废少帝,立献帝,而其本身在讨伐董卓期间也有另立刘虞为新君的意思,一个不是自己拥立的皇帝对出自名门汝南袁氏的袁绍来说迎不迎自然没有那么上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