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至1986年间,有一位艺术家创作了一件作品,名为《不做艺术》(No Art)。在这一年间,这位艺术家不谈艺术,不看艺术,不读艺术,不进入画廊或博物馆等艺术场所,只是生活一年。(看到这里是不是想说,这也能算一件作品?我们早就做过了呀~)这位艺术家名为谢德庆,1950年出生于中国台湾,是当下世界范围内最为特殊和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这件作品并非恶搞,而是谢德庆的一件行为艺术作品。
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与谢德庆
行为艺术(performance art)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跨学科艺术,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
2013年,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葛宇路利用自己的名字,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百子湾南一路悬挂了葛宇路的路牌,作为一种艺术设计,以期望引发名字与个人的关系的思考。
行为既可以有剧本也可以无剧本;既可以随机,也可以精心策划;既可以自发产生,也可以详细计划;可以有观众参与,也可以没有观众。 行为可以现场直播或通过媒体进行;表演者可以在场,也可以不在现场。行为艺术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类型的场所或环境中,并且可以持续任何时间。
行为艺术是艺术家通过一系列行为,传达出自身的艺术理念和思考,使之成为艺术。而又因为摆脱了传统艺术媒介的束缚,行为艺术往往能给观者带来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提供的情感体验和心灵震撼。
起源
西方的理论家通常追溯行为艺术的起源至20世纪初的俄国构成主义者,未来主义者和达达运动,如达达运动中理查德·韦尔森贝克(Richard Huelsenbeck)等人的非传统诗歌表演,以及俄罗斯未来主义艺术家大卫·伯留克(David Burliuk)画脸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