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蜀道”宝成铁路,火车穿越秦岭。 摄影/王嵬
在“安史之乱”后,关中地区衰落,成都平原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天府之国”桂冠。此后,尽管“天府之国”的条件放宽,有其他地区获此殊荣,却无一能撼动成都的地位。
百战之地,也能被称为“天府之国”?“安史之乱”影响的地方远不止关中平原,而是几乎波及了整个西北地区以及黄河中下游。在这场动乱之后,两座以要塞和堡垒被称作“天府之国”的城市——武威和太原,也逐渐衰弱。
武威 | 被人遗忘的绿洲
“得西凉(武威)则灵州之根固。况其府库积聚,足以给军需、调民食,真天府之国也。”
——《西夏书事》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武威的形象总是伴随着大漠风沙、金戈铁马。她是大汉的“武功军威”,是盛唐《凉州词》里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武威平原地形示意图。 制图/Paprika
然而武威的军事地位,不止在于她身处河西走廊的“咽喉”属性,同样是因为武威中部绿洲的水土养人,足以支撑起强大的农业和畜牧业。在汉武帝时引进的西域大宛马,就是在凉州组成足以与匈奴抗衡的战马部队,时人称之“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 武威绿洲,坐落在群山脚下。 摄影/熊可
到唐代,武威已成为了河西走廊最繁盛的城市之一,“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乐。”然而安史之乱后,凉州曾一度陷于吐蕃,沦为异域,不复往昔之繁荣了。
太原 | 固若金汤的城池
“帝尝登童子佛寺,望并州城,曰:‘是何等城?’或曰:'此是金城汤池,天府之国’。”
——《北齐书》
太原,仿佛天生就是一座“铁打的城池”。
放眼整个山西省,太行、吕梁二山对峙,汾河中流,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称谓;而太原盆地则处在山西的中心,是山河拱卫的重点;盆地北部的太原城更是守住了云中山、系舟山之间的口子,堪称“天险中的天险”。
▲ 太原盆地地形示意图。 制图/Paprika
在春秋时期,这里是左右“三家分晋”格局的晋阳城;到南北朝,高欢在此建立了北齐政权。隋朝末年,李渊更是凭借太原特有的地势,沿着晋陕盆地群长驱直入,攻占长安。作为王朝的发祥地,唐人在地利的基础上,不断扩建太原城池,这座“金城汤池”越发不可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