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世界语?世界语由来、创始人、宗旨和目的、特点
世界语(Esperanto)是由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博士(Lazarz Ludwik Zamenhof) 于1887年在印欧语系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国际辅助语,旨在消除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障碍,令全世界各族人民都能在同一个人类大家庭里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共处,被誉为“国际普通话”。 后人根据柴门霍夫公布这种语言方案时所用笔名“Doktoro Esperanto”(意为“希望者博士”),称这种语言为“Esperanto”,即“希望者语言”。
二十世纪初,世界语开始传入我国。当世界语刚传入中国时,有人曾把它音译为“爱斯不难读”语,也有的叫“万国新语”、“爱世语”。后来,人们借用日本人的意译名称 “世界语”,并一直沿用至今。
世界语已经成为了目前国际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国际辅助语,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世界语组织和世界语者。
195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正式把国际世界语协会列为教科文组织B级咨询关系单位,确定了国际世界语协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正式地位。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对世界语也采取了积极的态度。
以世界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际性组织还有圣马力诺国际科学院、国际文化艺术联合会、国际雍仲本教联合会等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世界语广播,在各国世界语广播中名列前茅,一直受到国际世界语界的关注。世界语的语法严谨、语音优美、逻辑性强、表现力丰富,很多世界经典名著都有世界语的翻译版本,例如《圣经》,《古兰经》等等。
世界语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人造语,共有二十八个字母,书写形式采用拉丁字母,一个字母只发一个音,每个字母的音值始终不变,也没有不发音的字母,语音和书写完全一致。每个词的重音固定在倒数第二个音节上。学会了二十八个字母和掌握了拼音规则,就可以读出和写出任何一个单词。世界语基本词汇的词根,大部分来自印欧语系的各自然语言。世界语的语法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加以提炼的,其基本规则只有十六条,因此,相对于其他外国语,比较容易掌握。
世界语组织的标志,是绿星旗。这是1887年爱尔兰人Richard Geoghegan设计给柴门霍夫看的,他也是编写英语世界语教材的第一人。1905年,在法国布伦召开的第一届世界语者大会的代表们批准此旗作为标志。
二、世界语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世界语诞生后,主要在欧洲国家传播。在亚洲,日本的世界语基础最为雄厚。二十世纪初,世界语由俄罗斯商人、日本和西欧的中国留学生传入中国,得到蔡元培、鲁迅、胡愈之、巴金、陈独秀等人的赞同和支持,并在其后为进步文化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贡献。
1950年,新中国最早的世界语杂志《中国报道》创刊。次年,中国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1964年开播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广播,拥有广泛的世界语听众,目前已经转型为网络和新媒体报道。除官方和半官方的刊物和网站,全国各地的世界语者也有自己的刊物和网站。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学习过世界语的有40多万人。1986年,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是其发源地欧洲以外参加人数最多和最成功的一次大会。2004年,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国际关系中的语言平等”。
世界语于二十世纪初传入我国,至今已经100多年。由于它能入乡随俗,同我国的进步文化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很快在中国扎下了根,新中国建立后,它又服务于对外宣传事业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取得的成绩超过旧中国任何一个时期。由于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加上改革开放的良好环境,世界语在中国得到不断发展。
上世纪初,一批进步的知识分子也学习了世界语,如蔡元培、鲁迅、周作人、胡愈之、巴金、恽代英等人。有的虽然未学习过世界语,但对世界语的世界大同、人类一家的理想,也表示赞同,如孙中山、陈独秀、钱玄同等人。由于有上述两部分人的提倡,使世界语在中国逐步传播开来。上海、北京、广州、汉口是上世纪30年代前世界语运动最活跃的城市。在这些城市里,建立了世界语的组织,办起了世界语的刊物,创建了世界语的学校,甚至包括北京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在内的数十所大学,还开设了世界语课程。一批苏联、东欧的文学作品,也通过世界语介绍到中国来。中国的部分文学作品也通过世界语传播到世界各地,显示了世界语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这一点特别受到我国文化界的重视。
三、世界语的学习、推广和运用
如前所述,世界语是一种人造语言,柴门霍夫同志当初创立它的初衷,是为了消除民族间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的误解、隔阂和对立,进而促进各民族间的和平和文化交流,所以,世界语也就成为了所有热爱和平人士所喜爱的语言,有的人甚至终身为此而奋斗。有的人因为世界语而广交朋友,有的人学了世界语找到了工作,有的人因为世界语结缘成夫妻,也有的人因为世界语获得了高级职称。这其中的人和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举不胜举。
所以,世界语是一种语言、一种工具,它可以用于任何方面——前提是首先要学好它。交友也好,经商也罢,学习也好,研究也罢,翻译也好,著书立说也罢,都行。工具的作用,就是方便所有人用来办自己想办的事。
三十八年前,第一次全国世界语大会在昆明召开,可谓盛况空前。世界语公平、公正、和平、中立的独特属性也为全国人民所知晓。早在一九六三年八月,国家教育部就曾以(63)教二胡旭字第1287号《关于开始世界语课程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高等院校可以将世界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一个语种,或开设选修课。”后又在一九八二年以(【82】教高一字107号)《关于重申将世界语作为第二外语的通知》的文件形式,再次要求将世界语作为第二外语列入教学科目。
同时,世界语作为第二外语,也曾被列为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考试语种之一,世界语在我国由此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世界语事业也由此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那时,全国各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世界语学校、世界语教学班和讲习班、函授班,各地世界语学校通过现场教学或函授教学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世界语学生,而且,这些学生逐渐形成了全国世界语运动的主流,成为了我国世界语运动的中坚力量。回想起那个时候,世界语是何等的广受欢迎,世界语事业又是何等的前途光明!从那次会议开始,世界语历史在中国翻开了新的一页。
然而,接踵而来的“一切向钱看”的思潮,将包括世界语在内的诸多事业给予了事实上的“凉拌”。由于受“金钱至上”、“权力至上”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全国世界语运动也逐渐走向低潮,世界语无用论甚嚣尘上。但是,无数的世界语者并未以此而放弃,他们根据各自行业的不同特点,纷纷组织起自己的行业性组织,如青年世界语协会、轨道交通世界语协会、医学世界语协会、教师世界语协会等等,此外,还有集邮、围棋、经贸、旅游、法律等各类世界语者协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具体实践从多方面证实世界语在各个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著名世界语者黄银宝曾担任国际世协副主席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机关刊物《信使》的世界语版主编,用世界语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国际世界语协会驻中国代表姜祖岳,“一生嫁给了世界语”,并最终获得全国世协颁发的世界语“终身成就奖”。二0二二年的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其比赛用球上出现了世界语。今年二月,中国建立的国际空间站公开征集二0二三年任务标识。经杭州世界语者李忠民同志提议,全国三十四位世界语者于二月十八日联名公开致信中国空间站,呼吁空间站名称使用汉语和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公平、公正、和平、中立的世界语。如此人物和事例,在我们身边数不胜数。
而今天,在枣庄学院,在世界语博物馆,在世界语森林公园,我看到了世界语精神,看到了世界语新的希望。
我认为,历史又在召唤了!
四、世界语的未来展望
中国党和政府对世界语的关心,中国世界语者对世界语的热爱,早在上世纪初就已体现。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九日,*主席就对延安世界语协会开展的进步活动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和支持,并亲笔题词:“我还是这一句话:如果以世界语为形式,而载之以真正国际主义之道,真正革命之道,那么,世界语是可以学的,是应该学的。”
所以,学习好世界语,使其能够被推广、使用,并促进世界语在全世界的普及和运用,是我们世界语者的首要任务和共同责任。
世界语运动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持。我们从不反对世界语运动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就像奥林匹克运动与商业的有机结合一样。事实上,我们有很多世界语与经济(商业)有机结合的成功事例,譬如国际世界语经贸联盟、全国世协经贸委员会等等,而目前担任国际世界语经贸联盟主席的王天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我们坚决反对将世界语商业化,但不反对世界语与商业的有机结合。如果世界语与经贸(商业)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互相支持,共同发展,这应该是我们所乐见其成的。
我一直认为,要取得进步,我们就必须大胆解放思想,坚决进行变革,勇于发明创造,走出世界语运动发展壮大的新道路。我们世界语者一向认为自己是披荆斩棘的开路先锋,所以我们欣赏这种气魄和乐观主义精神。中国世界语运动正在新的道路上前进,湖南世界语者希望有机会与全国世界语者并肩前进。
我们正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时代。我们身上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我们全体世界语者必将肩负着这一使命,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使我们的世界语运动实现伟大的跨越!
未来要靠我们来创造。战胜风险,解除某些人的疑惑可能是困难的,但是我坚信高峰是值得攀登的。
作者:国际世界语协会终身会员、湖南省世界语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 宋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