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花纹的皮革)
徐锴《说文系传》:“臣锴按:《国语》:齐罚轻罪者,鞼盾一戟,谓绣革为盾。”犯轻罪的可以用鞼盾和一枝戟来赎罪。这里的鞼盾,指的是有花纹的革盾。《墨子·节用中》:“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毕沅《校注》:“鞼,《说文》云:韦绣也。”
本义之外,鞼还有其他用法:
(1)马缰。《类编·革部》:“鞼,缰也。”
(2)强。《广雅·释诂四》:“鞼,强也。”钱大昭《疏义》:“鞼者,韦之强也。”
(3)折断。《字汇补·革部》:“鞼,折也。”《淮南子·原道》:“疏达而不悖,坚强而不鞼。”高诱注:“鞼,折。”通达而不乖乱,坚强而不折断。
其实,“鞼”的两个组成部分,就足够能理解它的大部分字义。因为有花纹,成本高,所以“贵”;因为强,质量好,所以“贵”;因为脆弱,易折断,所以“贵”。所以,“鞼”的造字原理也有会意的成分。
(二)huì。这个读音出自《集韵》。绣韦囊。《集韵·队韵》:“鞼,绣韦囊。”
“鞼”的小篆写法如图:
(鞼的小篆写法)
3、鞶。读pá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鞶,大带也。《易》曰:‘或锡之鞶带。’男子带鞶,妇人带丝。从革,般声。”徐锴《说文系传》:“以革为之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按带有二:大带以束衣,用素若丝;革带以佩玉,用韦。字从革,当以革带为正。”形声字。本义是大皮带(即腰带)。
(古人的腰带)
《左传·桓公二年》:“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礼服、礼帽、祭服、大圭、腰带、下裳、绑腿、木鞋、横木、帽带、帽垂、玉带等,要显扬其度数。《礼记·内则》:“男鞶革,女鞶丝。”意思是说:男孩的腰带以皮革制成,表示长大了将从事勇武之事;女孩的以丝帛制成,表示长大将从事女红之事。
又指古人佩于腰带上用以盛手巾细物的小囊,叫“鞶囊”,也单“鞶”。《仪礼·士昏礼》:“夙夜无愆,视诸衿鞶”这里的“衿鞶”,指的就是这种盛物的小囊。
(鞶囊)
本义之外,“鞶”还有其他用法:
(1)马腹大带。《周礼·春官·巾车》:“锡樊鞶。”郑玄注:“樊读如鞶带之鞶,谓今马大带也。”段玉裁《汉读考》:“人大带谓之鞶,因而马大带亦谓之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