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牢和太牢都是古代祭祀的礼品,统称为牺牲。
上过中学的你一定知道的,这个“牺牲”不是现代汉语里的牺牲。
现代汉语里的牺牲,意思是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泛指为某种目的付出代价或受到损害。
我们可以脱口而出的词语有“流血牺牲”,我们在工作总结时会说“为了做好工作自我牺牲”;我们还熟悉*《七律·到韶山》中的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这些都是现代汉语里牺牲的用法。
但古人说到牺牲就不是这个意思啦!
古人口中笔下的牺牲指的是古代为祭祀而宰*的牲畜。
祭祀等级不同,宰*的牲畜品种也不同,于是就有了少牢和太牢之分。
张岱《陶庵梦忆·钟山》中就写到了明朝崇祯十五年,也就是“壬午七月”的一次祭祀活动。祭祀时祭品简单,但少牢太牢是有的:“下一大几,陈太牢一,少牢一而已”。
太牢:猪、牛、羊三牲全备。
少牢:猪一头,羊一只。
太牢和少牢作为文学常识,中学生会考到,不过总有孩子区分不开,记住了也会忘!傻傻分不清![捂脸][捂脸][捂脸]
怎么办?
好办!找窍门呀!
关键在于那个身材魁梧的牛。
你就记住:有大个子牛的叫太牢,没有大个子牛的叫少牢!
为什么?
因为太就是大呀![笑哭][笑哭][笑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