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重要的还有爬坡和急速下坡这样的地方,就以人本身来讲,爬山走栈道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崴脚,四个木质机械的运送工具显然难度更大。如果避开了这个问题的话,这样的机械真的在那个时代就如此先进吗?
《三国演义》描绘出来的木牛流马是带有一定智能性的,并且带有暗锁,一旦关止,便无法行走。
司马懿还抢了几个,而后也做了一批。从这点上出发,显然木牛流马的科技感并不强烈,能够轻松仿制。
于是问题可以回归到所谓的木牛流马究竟是轮制的,还是木腿制的,至于驱动问题,或许也并不高深。
▲《事物纪原》
北宋的陈师道有一个记载说,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这样的考证是最多的,如高承写的《事物纪原》中也有说明,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
清朝的麟庆也把当时水利工程中使用的土车,进行讲解,独轮料土,兼载稗编。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今之土车独推,犹存储葛遗制。
这样来看木牛就是个有前辕的独轮车,流马则是没有前辕的独推小车。问题一下子就清晰了,再者我们审核各种史料,以及相关文献后,独轮车是木牛流马的可能性最大。
并且在实际的古人栈道上来看,木腿制的机械显然在效率上不如轮制。并且独轮车在转弯或者升降陡坡的时候,有着关键的可靠性转向。
可是又不得不提关于宋朝的记载也已经和三国时代相差了一千多年,他们会不会搞错呢?
▲造流马的可能原理图之一
从时代背景上来看,当时三国的运输工具,无非畜力、人力、旱船、滑索、桥子、背架等等。俨然是和机械性质有着太多的相差,即便是有一些机械的使用,也多在兵器武力上使用。
至于道路状况,栈道上车马搬运不便,运载不灵活,才诞生的木牛流马。而回归到当时的战争状态来讲,刘备的前线十万大军缺粮,显然是没有给诸葛亮太多的时间准备。
解释一下,木牛流马的关键就是一种木制的有承载能力的,人力步行或者轮行或者步行轮行结合式运输器。
至于四腿型的木制驱动,想一想就知道是错误的,先不说其实践起来的难易,单是时间上诸葛亮就不会犯这个错误。
现在唯一要求证的就是木牛流马究竟是四轮的还是独轮的,回归道路情况,四轮虽然具有庞大的装载能力,但在畜力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就会发生侧翻,和下坡加速的突发情况,可以排除。
独轮车则具有打造迅速,节省人力并且优于控制的特点。
▲诸葛亮使用木牛流马画
现在的即便是新建的高楼大厦,依然有一种工地推车在平凡使用,构造相当简单,山坡人在后加大推力,下坡人在前阻挡推力。并且高低无阻,在哪里都适用。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初衷就是用来运送粮草,自然是轻便耐用即可,同时兼备制作简单,运载力大的特点。至于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样子,却在历史长河中云山雾罩,莫衷一是。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多的说法,不过是搞历史的不懂机械,做机械的又没去考证历史。
诸葛丞相本来就造了个独轮车为的是前线将士不再挨饿,试想当时谁还有心思忙着搞什么高科技,真正的历史也得用实际情况来证明。神奇之处,就是在那个年代想出了改变的手法,节省了大量人力。但在历史的不断消逝中,成为传说的可能,并不是众多无端的猜测,科技的进步就在于简单实用,真正的改变从来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直接影响你我!
听历史,忆历史,品历史,看完上述事情,大家有没有什么想法呢?对于历史有没有什么新认识呢?历史是属于所有人的历史,但是真正能够在历史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的人并不多,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人是困难的!但是不能成为历史名人也不必遗憾,因为本本分分、安安心心过日子也是一种乐趣不是吗?毕竟人红是非也多嘛!有时候愚昧的快乐总比聪明的烦恼要好上许多倍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