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将劳动教育纳入育人体系,再次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和社会领域也明确指出“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从以上文件可以清晰的看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首先要引导幼儿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在教育中我们要转变观念,好宝家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一步步由“他律”走向“自律”引导着幼儿在自我管理活动中获得独立、自主、能动、健康的发展。
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不断形成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启蒙阶段,包括的内容有:
生活管理
这是幼儿自我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入园、进餐、饮水、盥洗、如厕、睡眠、离园等生活活动内容,学习自觉地、主动地管理己的生活。
物品管理
学习管理自己经常使用的物品,例如玩具、衣物、学习用具等,懂得物品的摆放和收拾。
交往行为管理
学习与同伴间的交往、学习自己解决问题,逐步学会与他人交往。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提升孩子们的自我服务?
1、做一名懒家长。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 “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提高自我服务能力首先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自我管理的起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抓住良好的教育时机,做个名副其实的懒家长。
一是要“身懒心不懒”,家长可以用谈话、讲故事等方式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是家长要善于创造和把握机会。创设自主式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条件。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主体性,为孩子创造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自己收拾整理书桌、柜子、衣物、鞋子、玩具等,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让孩子在家庭中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是要让孩子知道家长也会累,也需要照顾和关心,这样孩子就不会认为爸爸妈妈帮我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平时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自己的事情,而为此感到高兴。
2、家长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有些时候明明会做的事情也要装作不会做,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习穿衣服、系鞋带、帮助大人擦桌子等,简单的劳动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思维敏捷性。
家长大包大揽的结果会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家长会帮着做。
应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自己的小主人。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中班幼儿自主意识的萌芽,自控行为的出现为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作为我们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学会自理,杜绝包办代替,那样只会使孩子失去自我锻炼、自理能力提升的机会。
家长要勇敢地学会说“不”,逐渐打消孩子的依赖心理。
3、不要吝啬你的夸奖,给孩子建立自信。
孩子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而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养成习惯。
有绝大多数家长因为时间不够,只是一味嫌孩子做得慢、做得不好,最后所有事情直接亲自操办。
但其实这样做非常的不好,既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也让孩子失去信心,觉得“我什么都干不好”,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习惯了等待家长来帮忙。
孩子受到夸赞鼓励独立做事的兴趣和信心会越来越强。
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的动手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然后再提高要求,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给孩子多一些时间,多一些动手的机会,多一些赞美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你会收到更多的惊喜。
4、家园同心,共同提高。
陈鹤琴先生认为: “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园区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家园共育,想要孩子在家和在园尽量保持一致的习惯,父母就要积极地与老师沟通,把孩子在园里养成的好习惯延续到家中,家长要和园区进行一致性教育。
家长要起到监督、督促的作用,同时,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时自己先做到,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为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们都需要不断地为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循序渐进,使孩子们不断地学习与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尽早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快乐并健康地成长。
“播种行为,收获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能使孩子终身受益。
勤劳的爸爸妈妈们,切不可因为心疼孩子,包办了孩子的一切,请解放出孩子的小手,给他们创造动手的机会。
好宝家
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珍视每个孩子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