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门类,规则游戏蕴含的“游戏情境”“核心价值”“玩法规则”三大构成要素,及其对应的“激趣、促学、提能”功能,对3~6岁儿童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当代社会背景下,长辈传承和邻里同伴共玩规则游戏的氛围已然消失,幼儿园等机构成了规则游戏发挥功能的主场所。教师只有遵循幼儿身心特点及发展规律,抓住游戏构成的三要素,适恰地组织指导幼儿玩规则游戏,才能将游戏功能最大化。
幼儿园的游戏种类众多,从“教学目的性”的角度来划分,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游戏,游戏的目的在于获得快乐与满足,几乎不带任何教学目的。第二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采用游戏化的方式组织的教学游戏。第三类是规则游戏,这是介于“自主性游戏”和“教学游戏”之间的一种游戏。例如我们童年时期玩过的《老鹰捉小鸡》《炒蚕豆》《跳皮筋》《老狼老狼几点钟》《挑游戏棒》等。这类游戏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学习目的,但目的是隐性的,是伴随游戏玩耍的过程而逐渐达成,有“玩学交融”的特点。
一、规则游戏的结构功能
规则游戏顾名思义,是一种按照既定玩法、规则而进行玩耍的游戏,就比如成人的《红五》《撕名牌》等游戏,游戏者根据相互的“约定”反复玩耍,从而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笔者对规则游戏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剖析(见图1),以进一步说明此类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
(一)“游戏情境”要素———激趣
任何一个规则游戏都有“游戏情境”,也就是该游戏独特的氛围。游戏情境中既有依靠假想的“想象情境”,也有游戏者在此游戏中形成的“人际情境”。比如传统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其“想象情境”是“狼抓羊”,尽管是游戏者在扮演“狼”和“羊”并依靠假想来开展游戏,但这种“假想”是幼儿所熟悉和理解的,而且往往为他们所喜欢,觉得很刺激、很兴奋。同时游戏者中,一人扮演“狼”可以抓别人,其他游戏者当“羊”,只能躲闪、逃跑。这就形成了“一对多”的竞争氛围,也就是“人际情境”,追追逃逃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追逃嬉戏中获得无穷的乐趣。绝大多数的规则游戏都有这两种游戏情境。
幼儿通过假想情节,将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扮演虚拟的人物角色,由此获得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满足感。同时,游戏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让幼儿获得交往互动的愉悦感,比如比如《老狼老狼几点钟》《飞行棋》等游戏中的竞争与对抗关系,《炒蚕豆》等游戏中的合作关系,《老鹰捉小鸡》等游戏中既有竞争(鹰与鸡之间形成对抗),又有合作(母鸡与小鸡、小鸡之间形成合作)的互补关系,都能丰富幼儿的人际体验,从中获得群体归属的成功感与荣耀感。“假想情境”和“人际情境”构成了一个规则游戏独特的游戏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使得他们乐此不疲地玩耍。
(二)“核心价值”要素———促学
“核心价值”指的是一个规则游戏最基本、最中心的发展目的,比如《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其核心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幼儿通过分别扮演“狼”与“羊”,进行反复追逃的练习,从而促进幼儿快速跑的能力发展,提高运动速度与敏度。二是“狼”与“羊”之间用问答的方式决定追逃的时间,在反复问答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学习按序数数。如:
羊:老狼老狼几点钟?
狼:一点钟。
羊:老狼老狼几点钟?
狼:两点钟。
······
羊:老狼老狼几点钟?
狼:12点钟,天黑啦!(追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