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7-30 12:49:57

(关注3-6岁孩子成长,让孩子更好)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1)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主要是指儿童心理发恳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包括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和生理成熟;环境因套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主观因素是指儿童心理本身的特点。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又总是处与相互作用之中。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

遗传,即祖先的生物遗传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生物现象。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生理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以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等。

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遗传为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黑猩猩再怎么经过训练,其心理水平也很低,因为它没有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一个先天失明的学前儿童很难画出色彩丰富的图画。

2. 遗传奠定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可能性)

有的学前儿童思维灵活,行动敏捷,适应性强;有的学前儿童反应迟钝,动作缓慢,不善应变。

这些差异主要是由先天的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同卵双生子有几乎相同的智力水平,而在一起长大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学前儿童的智力相关性很小。这说明了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在遗传因素的影响下,学前儿童生理的发育成熟也是影响他们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

生理成熟是指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即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实验很好地说明了生理成熟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之间的部分关系。实验具体是这样的。双生子中的一个在出生后第46周时开始学习爬楼梯,每天练习10分钟,连续练习6周;而双生子的另一个在出生后第53周开始训练,第二个仅训练2周就赶上了第一个的水平。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学前儿童的发展依赖于生理成熟的水平,生理成熟在一 定程度上对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所以提前学习对了孩子并没有多大的作用。

在人的某种心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程度时,外界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人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出现或发展;在人的机体尚未成熟时,外界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者一直反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二、环境因素

学前儿童的发展除了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是指学前儿童所处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主要提供个体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例如阳光、空气、水分、营养物质等。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生活条件,如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家庭状况、受教育状况等。心理学讨论的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那么,环境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呢?

1.社会生活条件使遗传和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尽管遗传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如果脱离了社会生活条件,这种可能性也不能成为现实。狼孩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

2.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1)教育可以弥补学前儿童遗传素质的不足;

(2)教育可以充分发展学前儿童的智力和才能;

(3)教育可以利用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4)教育可以抵消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教师或家长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教育,才能使学前儿童心理得到健全发展。研究表明,不同教育水平的幼儿园中,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也是不同的。

三、主观因素

(一)主观因素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学前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包括,学前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

1、需要

需要是最活跃的因素 。学前儿童从出生起,就有对食物的需要,对温暖的需要稍大的孩子有和人交往的需要, 认识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等。需要,归根到底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他本身起的一种刺激作用。成人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如果不引发学前儿童接受教育的需要,那么教育也不可能奏效 。

2.兴趣和爱好

兴趣和爱好是形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在有趣的游戏里,学前儿童的坚持性可以有明显的提高。又如,同样是学钢等,爱好弹等的学前儿童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基本能力,不爱好弹琴的学前儿童学习起来就特别费劲或始终学不会。

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控制作用。比如,自尊心强的学前儿童,其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比较突出。例如,有个幼儿,当全班小朋友都得到小红花,而他没有得到时(因为他打人了),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离园。经过教育,他明白了道理。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下午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有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奖励给了他一朵小红花,他高兴极了。

4.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背景,即心理活动进行时所处的相对稳定的水平,起着提高或降低心理活动积极性的作用。

(二)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各种心理成分或因素之间既彼此不可分割,又经常对立统一。比如有的学前儿童有完成任务的动机,却缺乏坚持到底的意志力。学前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需要是由外界环境和教育引起的,随着学前儿童的成长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外界对学前儿童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客观要求如果被学前儿童接受,它就变成学前儿童的主观需要。需要是新的心理反映。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是过去的心理反映。这两种心理反映通常是不一致的。不一致即有差异,有差异就有矛盾。两者构成心理内部不断发展的矛盾,学前儿童有了新的需要,就不满足于已有的水平。

学前儿童心理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也是互相依存的。一方面,学前儿童的需要依存于学前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因为需要总是在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或状态的基础上产生的 。另一方面,一定的心理水平的形成又依存于相应的需要 。没有需要学前儿童就不会学习任何知识,技能,心理水平就不能提高 。教育的任务是根据学前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提出恰当的要求,帮助学前儿童产生新的矛盾运动,促进其心理发展 。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