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7-30 12:43:14

借助各类的活动,将家长落后的教育理念进行转变,提升家长对心理健康意识的认知,提倡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明确学前心理教育的理念以及目标,为孩子创设出好的家庭环境,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展开有效的心理教育。心理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比如保持家庭内部的和睦,营造出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要尊重,促进孩子的发展以及性格完善,加强家园的合作以及交流,要从孩子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入手,做好心理疏导和性格养成教育。

提高教师的心理专业素养

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不但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外,同时还要具备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良好知识基础,这是做好心理教育的重要前提,教师要积极将儿童心理学运用到教学中。另外教师本身要保证心理健康,教师本身的健康心理,会对周围的人形成非常好的感染力,孩子的心理更容易受到教师的正面影响,若是教师本身的心理就是有不健康因素的,就会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5)

营造出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

人的行为以及思想,会受到环境的客观影响,学前的孩子年龄小,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孩子的心理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要为孩子营造出非常积极的外在环境,对孩子形成健康心理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中要营造出良好风气,集体生活是学前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要营造出团结友爱、相互关心以及乐观积极的氛围,为孩子心理的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如:在户外活动时,让孩子们“玩两人三足”、“一起来运球”和“让我来帮你”等等团结协作、关心友爱和积极向上方面的活动环境,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6)

满足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

孩子若是可以接受成人正确的爱,在生活中就会非常自信,从而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很多的孩子在课堂上捣乱,在课间打架,这些往往是因为父母和教师对孩子的关心少导致的。在心理教育的实际开展中,教师要对孩子多一些关心,特别是性格内向、个性怪异和特殊儿童,更要加强对孩子的情感交流,家长也要对孩子多一些关怀,满足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对防止心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疏导。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渐渐会将情绪隐藏,甚至受了委屈不敢表现出来,但又由于情绪调节能力不足而强自压抑。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善于观察,熟悉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表达方式,及时发现幼儿的反常情绪,适时帮助其疏导情绪,以爱心来呵护幼儿的心灵。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7)

锻炼孩子自主的能力

《纲要》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父母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呵护过多,禁区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大,独立性差,稍遇一点挫折就束手无策。

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刚开始,孩子凡事都想“自己来”,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件事都常常做不好,如孩子老不会穿衣服、不能独立吃饭、小班孩子不敢上下楼梯等,父母要有耐心,让孩子有锻炼的机会,不能以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而“一手包办”,应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我自己来”成为孩子的座右铭,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实施教育,甚至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我们利用幼儿园的每一个区角,让孩子参与其中,做到环境布置的开放性、可变性、互动性,还把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结合起来。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