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幼儿园都在积极探索自主游戏。自2014年江苏省提出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以来,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一直重视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与改造、弹性作息的安排与落实,把更多的资源、时间和空间还给幼儿,为幼儿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和可能。这样改革以后,幼儿的游戏变得很精彩,但我们也发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控制仍然比较多,包括空间的控制、材料的控制、行为的控制等,导致幼儿的游戏水平很难提升。
那么,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2018年起,我们在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引领下,尝试开展了“放手游戏”的实践研究。几年来,我们从转变教师观念入手,不断刷新教师的儿童观、游戏观和教育观,积极探索“放手游戏”的路径与方法,让游戏更好地支持幼儿成长,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及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
环境优化,为幼儿提供开放的场域支持
创设有准备的、支持性和开放性的环境是开展“放手游戏”的第一步,我们首先做的就是对游戏空间和材料进行调整,以减少教师对环境和材料的控制,让环境和材料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学习与探索。
空间变革,实现三个“转向”。一是从固定转向多元。不论室内还是室外,我们均去除了原有固定化的游戏标记,比如“美工区”“*区”等,鼓励幼儿根据游戏意愿选择场地、空间,自主确定游戏内容,实现游戏场地功能的最大化。二是从单向转向整合。改变区域设置的单一化,更加注重区域的有机融合,如将生活体验与图书阅读相融合、将科学探究与自然种植相融合,实现区域功能的组合性与丰富性。三是从布满转向留白。不再将区域空间布满,而是适当留白,给予幼儿自由支配区域空间和场地的机会,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意愿。
材料提供,做到三个“去除”。一是去除材料的结构化。材料的低结构是“放手”的关键,我们鼓励教师以自然化、生活化等开放性材料为主,给幼儿更多探索、想象和创造的空间。二是去除材料的主题化。教师不再设定游戏玩法与规则,而是鼓励幼儿自主探索材料,创造性使用材料,把主动权还给幼儿。三是去除材料的年龄化。幼儿对材料越熟悉,其创造性水平就越高。我们尝试面向小、中、大班幼儿提供同种材料,重点观察不同年龄段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及创新玩法等。
聚焦观察,发现幼儿游戏中的精彩
通过调整,我们发现这些环境不仅非常吸引幼儿,而且给予了他们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玩出了各种有趣的玩法。但随着环境变革,教师的困惑和顾虑也随之而来。比如:“放手之后,安全怎么办?”“放手后教师不教,幼儿会吗?”“定区定点观察后,没有关注到其他区域的幼儿怎么办?”“幼儿每天重复游戏,水平没有提升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教师不仅变得焦虑,甚至在思想上产生了抵触。那又该如何消除教师的顾虑,帮助他们在理念上形成认同呢?
为了消除教师的困惑和顾虑,我们首先做的就是观察,因为只有基于观察,才能更好地了解幼儿。一开始,教师不知道如何观察,既没有目标,也没有重点。特别是观察记录,大多是流水账,有的还融入自己的主观想法,与幼儿游戏事实不符。为了便于观察,我们为每位教师配备了小背包,用于放置观察工具,还提供了拍摄支架,方便教师全程跟踪拍摄。同时,我们在教研机制上进行了变革,将由上至下的被动式教研转变为基于游戏现场的案例式、问题式教研,每周常态化开展游戏案例研讨会、游戏故事分享会。
此外,在观察方法上,我们鼓励教师站稳10分钟,提醒他们管住口、管住手,不轻易介入和干预幼儿游戏,做到四个“用心”——用心看、用心听、用心想、用心记,并引导他们怀着欣赏和好奇的心、带着问题去观察。比如:我的好奇是什么(重点观察幼儿在探究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我的猜测是什么(基于幼儿的游戏行为去猜测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想法是什么,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游戏中有学习发生吗(基于观察去思考幼儿在游戏中有哪些学习行为发生,他当前的经验是什么,是否有新经验的获得)。
通过持续观察和大量游戏案例分享,教师惊喜地发现,哇,原来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是那么精彩,对于原先的困惑他们也有了自己的答案。比如:幼儿每天重复游戏的行为,表明游戏还处于探索材料的初级阶段,他们通过不断练习巩固,才会有创新表现。
分析解读,发现游戏背后的学习与发展
当教师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精彩后,他们的观念开始转变了,他们对“放手游戏”充满了热情和期待。随之,我们开始分析与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明晰游戏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开始,教师对解读也很迷茫,因为看不懂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及游戏行为背后的学习与发展,所以他们的解读往往凭借自己的主观猜测,或套用相关理论,既笼统又毫无重点。于是,我们积极探讨分析与解读幼儿游戏行为的方法。
一方面,我们鼓励教师重温与回放拍摄的游戏视频,通过还原游戏中的真实信息,全面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做法和想法。然后,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与幼儿对话交流,帮助教师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并且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领域目标和典型行为,学习分析和解读幼儿游戏中的直接经验、思维方式,发现幼儿游戏行为中所蕴含的学习与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尝试组建了“教研观察团”,采用边观察、边研讨的现场教研方式,来引领教师进行现场分析和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去发现游戏中有价值的生长点。观察前,我们基于连续性的观察来制订观察方案、确定观察重点,让观察组成员明确观察目标。观察中,我们聚焦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拍摄,积极捕捉有价值的游戏行为。观察后,由观察团成员围绕观察目标和重点来分享幼儿游戏中的行为,去发现游戏中有意义的学习。我们不断梳理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关键经验,以及后续可开展的活动建议等。通过这些方式的练习,教师的分析解读更加聚焦、深入、细致,能透过幼儿的游戏行为看到背后的学习与发展。
回应支持,拓展幼儿的思维与经验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中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如何以适宜且有效的方式进行回应,更好地帮助幼儿从做到思、提升经验呢?于是,我们开始借助回应支持,拓展幼儿的思维与经验。
“回应与支持幼儿的学习”对于教师有很大挑战,他们往往不知道从哪个维度给予幼儿支持,通过梳理,我们发现大致有这些常见的方式。空间调整:主要对活动场地、空间布局等进行适度调整,减少对幼儿学习的干扰和限制,让空间更加支持幼儿的学习。材料支持: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提供更具操作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材料,引发幼儿深度探究的兴趣和*,推动游戏的生发生长。游戏分享:教师结合幼儿游戏故事记录,通过视频回放等方式聚焦幼儿游戏中的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想法等,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维。生成教学:教师将游戏中捕捉的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和教学产生链接,通过教师的科学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不断引发幼儿对问题的探索和思考,进而丰富和提升幼儿的认知和经验。当然,这些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具体活动灵活选择,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教师都要做到以“解决问题,拓展经验”为主,让幼儿的游戏得到进一步生长。
通过“放手游戏”,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幼儿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形象,他们爱探索,喜欢冒险和挑战,善于沟通合作,会自主解决各种问题。他们的专注度、坚持性和投入度有很大提高,他们的创新玩法令人惊叹。“放手游戏”也让教师的发展有目共睹,最突出的就是儿童观发生了很大转变,他们越发能从内心深处去欣赏和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和所为,师幼关系变得越来越和谐融洽,更让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有了质的提升。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3年10月08日第3版
作者: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