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我国高铁发展现状,概括中国高铁飞速发展带来的意义

首页 > 科技 > 作者:YD1662024-07-17 06:06:19

如今,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标杆"。它不只是中国制造业强大的体现,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和国力快速增长的体现。事实上,中国引进高铁技术至今不过15年,在这短短15年的时间里,中国高铁究竟如何从"萌新"变成"王者"的呢?

2.历史: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中国高铁后来居上

虽然中国从2004年才开始引进技术,从此开启新的篇章,但是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已经开始研究高铁建设方案了。因此,中国高铁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1)2004年前:自主研发实验的技术积累期

全球最早的高铁系统源于日本1964年开通的新干线,据悉,在第一条新干线开通后10年间,每年都有超过66万人涌入东京都市圈。新干线这个高速铁路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日本的交通环境。

中国古语有云:"路通财通",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日本经济的极度繁荣,其实跟新干线的出现是分不开的。而受到日本新干线的影响,中国也开始对高铁提出了构想。

1990年《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横空出世,自此中国开始对高铁建设的理论问题展开研究,2007年国家正式批复了京沪高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08年起开始建设该高铁线路。

在这一阶段中,中国对高铁技术处于自主摸索阶段,主要是中国老牌轨道交通领域的名校,如西南交通大学等对铁路科技进行探索和研发,并且为日后中国高铁迅速成长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概括我国高铁发展现状,概括中国高铁飞速发展带来的意义(5)

不过,一直到21世纪初,在日本、德国和法国等高铁技术强国面前,中国无疑还是一个"萌新"。为了推动高铁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开始引进外国技术。自此,中国高铁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2004-2008年: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的技术引进期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在很多领域的发展模式,都是引进外国技术、消化吸收并实现再创新的方式,高铁技术的发展也经历了这一历程。

2004年,中国提出发展高铁事业的重要方针:先引进先进技术,在联合设计生产,最后打造中国品牌。同一年,中国还定下了"四纵四横"加3个城际客运系统客运专线万辆,建设历程将达到1.2万公里。

对于任何高铁企业来说,中国这一个规划无疑都是非常诱人的。因此,在同一年中国向世界敞开高铁市场的大门时,当时全球高铁4大巨头: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和加拿大庞巴迪都纷纷前来参加。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中国的这一次招标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重要转折点,因此没有一家巨头可以忽视中国的这一次招标。

值得一提的的是,中国铁道部在这次招标中明确规定了3大原则:①关键技术必须转让;②价格必须最低;③必须使用中国品牌。另外,招标公告还明确规定参加投标的条件:必须是中国企业(含中外合资企业),并且还需要具备技术成熟的外企的支持。

除了以上规定之外,铁道部还要求外企在投标前必须先同中企签署完整的技术转让合同,同时还设置了"技术转让实施评价"环节,防止外企在拿下中国项目之后出现反悔的情况。从这一系列的规定中明显可以看出,铁道部是想以中国高铁市场为诱饵,引进外国企业的先进技术。

当然,中国市场虽然非常诱人,但是要让这些龙头将看家本领全部教给中企,其难度可想而知。资料显示,铁道部一开始最青睐的是日本车辆制造公司(日车)和日立研究所的新干线700系及800系技术,但是这两大巨头都不愿意转让新干线技术,因此中国又看向了川崎重工。

当时4大高铁巨头在中国可选择的合作对象,就是上文提到的中国南车和北车。其中,庞巴迪早在1990年代就与南车成立了合资企业,因此无需为此担心;而在剩下的3个企业中,川崎重工成为中国南车的首选;而西门子则成为北车的首选。那么,法国的阿尔斯通呢?

当时阿尔斯通的处境其实非常尴尬,因为南北车的首选都不是它,但是该公司并没有放弃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尽管机会非常渺茫。为此,该企业同时跟南北车进行商谈,但是对于中国两大车企来说,阿尔斯通都只是其对首选对象施压的工具而已。

出人意料的是,最后恰恰阿尔斯通这个"备胎"获得了中国市场。为什么会这样呢?据悉,当时西门子对中国市场已经志在必得,因此并没有把这个法国对手放在眼里。这就导致该企业在同中企商谈之际,对其开出的天价技术转让费不愿做出让步,甚至不允许中国议价。最后,北车加速与阿尔斯通的协商进程,并且宣布西门子"出局"。

失去中国市场之后,西门子的股价一度下跌20%。为了能获得中国市场,在一年后铁道部的第二次招标中,西门子终于将每列原型车的价格降至中国此前要求的价格,并且大幅降低技术转让费,这才获得中国市场。

通过这2次招标,中国已经汇集了当时全球三大高铁建造强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的技术,并且开始了对其技术进行吸收再创新,中国高铁技术也迎来了迅猛的提升。这一过程究竟有多迅猛呢?

概括我国高铁发展现状,概括中国高铁飞速发展带来的意义(6)

2004年,日本川崎重工的总裁大桥忠晴对中国技术人员表示:"不要操之过急,先用8年时间掌握200公里时速的技术,再用8年时间掌握350公里时速的技术。"然而,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中国技术人员就掌握了时速200公里的高铁技术,而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中国就开始打入国家市场,并与日本、德国和法国这些老前辈们竞争全球市场。


概括我国高铁发展现状,概括中国高铁飞速发展带来的意义(7)

(3)2009年后:全面自主创新期

在引进高铁技术之后,中国的技术人员开始磨练自身的制造和研发能力,自2009年起,中国高铁开始进入自主创新期。据悉,2010年美国GE公司在邀请中国南车成立合资企业以竞标美国高铁项目之前,曾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南车的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评估。

其最终结论是:"世界各国相关高速动车组在美国申请的专利,与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准备出口到美国的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相关性不大,没有发现任何可能会发生产权纠纷的情况。"也就是说,CRH380A已经实现了自主产权,同时也已经超过了日本新干线的技术,这向世界证明了中国高铁已经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

另外,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的尖端产品,高铁车轮在中国也经历了从依赖进口到对外出口的华丽转身。资料显示,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才成功制造出第一个车轮轮箍和碾钢整体车轮,结束了中国对外依赖的历史。

而随着中国高铁的发展,中国先后研制出KKD快速车轮和CL50材质高速车轮,其中CL50在时速270公里的"中华之星"高速试验列车上安全运用了60多万公里。自从,完全由中国制造的高铁车轮开始崭露头角,并且摆脱了对外国的依赖。

概括我国高铁发展现状,概括中国高铁飞速发展带来的意义(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