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足以说明周总理的细致与眼光。
最后果然不出总理所料,九球莲花灯和十三球棉球灯一经安装,立刻为夜幕下的天安门增色许多。
如今,在许多报道中,你都可以发现这两种华灯的身影,而它们在这长安街上一亮,就亮了63年。
02 背后的华灯班原本,华灯只会在国家重大的节日时才会点亮,这一规定直到1999年才作出了调整。
北京市路灯管理中心将华灯改为了每周末开启,而后慢慢地演变成了每天都会点亮。
这也让来往的人民可以更多地领略到十里长安街灯火璀璨的景象。
作为天安门前的华灯,它有一个严格的要求,那就是在夜晚来临前,一定要保证每一个灯泡都能亮起来。
而如何保障华灯的运转,这项辛苦的任务就交给了我国第一批“华灯班”。
2019年,为表彰和发掘工人们对国家建设所作出的不懈努力,由中国工人出版社与中国工业报社联合举办的“新中国70年最具影响力班组”评选活动顺利在北京召开。
在近千个班组的评比中,最后有十个班组获新中国70年十大经典班组的光荣称号。
由国家电网掌管的华灯班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获奖的名单之上。
而华灯班之所以能获得如此称呼,这和他们一代一代的努力与辛苦是分不开的。
记得1960年,那是华灯的第一次清扫维修。
身为第一任华灯班班长的王庆余早早就来到了现场。
长安街上的华灯高12米,人爬到上面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
最开始,王庆余他们只能利用杉篙搭成架子,用麻绳缠紧后上面再铺上一块木板,人站在上面,风一吹就晃晃悠悠的,但凡有恐高症的人你上都上不去。
可在这种简陋的条件下,第一代华灯班一坚持就12年。
在1972年,华灯班终于有了专门的“华灯车”。
可华灯车名字听起来很高级,实际上却是在一辆普通卡车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他们在卡车上支起了十米高的铁架子,然后将一个平台利用滑轮装置拉上去。
为了装下更换的灯泡,在铁架的四周还帮着许多箩筐,看起来十分滑稽。
虽说华灯车的整体稳定性相比之前的木头架子有了一点提高,但整个装置的重量达到了500公斤,一旦出了一点意外,那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而王余庆就和同事们开着这辆老式解放卡车改装的华灯车,经常穿行在这条长安街上。
而除了爬上华灯十分危险外,维修华灯的灯泡也是一个繁琐的任务。
最早的华灯还是白炽灯泡,寿命短,只有几百个小时。并且亮度低,悬在12米的空中,能照到地面的范围微乎其微,只是起到一个装饰的作用。
根据王庆余回忆说,他第一次擦洗灯泡的时候年纪还小,胳膊都伸不到灯泡最里面,一个人忙忙活活一上午,连一个灯泡都没清洗干净。
并且白炽灯泡更容易开裂,一旦有了裂缝,稍不注意就会碎在手里。
因此,清理灯泡的工作也是十分严格,在华灯班中,每个人都要严格按照6个步骤、37个环节对灯泡进行维修与检查。
那这操作细到什么程度,比如在拧灯球的固定螺丝时,要在拧紧的基础上退回三分之一圈,这样不多不少,既可以起到固定灯泡的作用,又防止了玻璃材质的灯球开裂。
诸如此类的小细节,是一代代华灯班在无数次维修中总结出来的,也正是在这种严谨的态度下,华灯班才能出色地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检修任务。
华灯班的工作是辛苦的,但众人却毫无怨言,用第一任华灯班班长王庆余的话说。
“干一行爱一行,凡事就看你做到细不细。”
03 默默付出的华灯班而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华灯班的设备也有了很大的改进。
从第一代的解放卡车改装的华灯车,慢慢发展到了,带有液压升降装置的第二代华灯车,再到如今先进的第五代华灯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