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古代的影视剧中,我们见到最多的官吏应该就是最基层的知县和县令了,我相信大多数人可能都认为这两个职位是其实是一样的。其实县令和知县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虽然都是一个县的父母官,两者的地位也差不多。
县的出现郡县制首次是在战国时期的魏国出现,当时在魏国的法家人物李悝进行了一场让魏国国力大增的变法,其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发了郡县制。不过,这个制度并没有在其他诸侯国流行,此时大部分诸侯国还是实行分封制。但是分封制已经对于此时的时代极为落后,而秦国的商鞅把分封制再次完善并发展,也让秦国强大起来。最终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开始在全国实行。
这就是县出现的一个大致的过程,那接下来就讲讲县令和知县都作为一县的父母官,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县令和知县的区别两者都作为一个县的父母官,虽然名字和职能都很相近,但是在很多方面都是有着不同。
第一个不同就是两者在时代的不一样。县令比较早出现,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此时在已经出现郡县制的地区,就开始有了县令这个职位。而且对于县令也有比较明确的规定,并不是所有的县级长官都可以称为县令,必须管辖的县的人口超过一万人,他才是县令,否则只能是县长。这种情况一直到了隋唐时期都是如此。
进入宋代之后,县令开始发生了变化,此时的县令开始变成了知县,而知县的“知”字,其实是谐音“执”字,“执”字其实就是执掌的意思,所以也就成了知县。从此时开始,一直到最后的清朝灭亡,一直都成为了知县。
第二个不同,就是两种职位官员产生的不同。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在科举制出现之前,官吏的选拔都是实行“察举制”,所以大小官吏都被一些世家大族所垄断,县令也是当地各种势力共同推举的人来担任。而这种情况一直到持续到宋朝时期,虽然科举制在隋唐已经出现,但是地方的县令选拔,还是主要依靠察举制,这样就造成各个地方容易产生藩镇割据的局面。
所以在进入宋朝之后,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于是就直接由科举产生的官吏,让中枢直接指派任命,于是也就改名成为了知县。这种情况的产生,就让皇帝可以很好地掌控地方,所以知县的权力也比以往大了一些。于是一些知县不仅是可以日常管理当地的政务,甚至是帮助皇帝对当地的一些军事事务进行监管。而且这些知县都是通过科举制产生,他们的个人能力和资质都较以往的县令要更高,对于地方的治理也就更加的有效。
所以,两者虽然都是一个县的父母官,但是其实本质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如果影视剧中,在宋朝之前,把县令叫做知县就是要闹笑话了。而放在古代,如果你在宋朝之后还在喊县令,那就更加严重了,本朝的人喊前朝的官,这可是诛九族的谋反之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