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后如何发展起来的,溥仪退位后都去哪了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3-16 13:09:54

序言

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整个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

相较于过往朝代的末代帝王,溥仪的一生不仅极具传奇色彩,而且结局也很幸运,没有汉献帝被曹氏软禁迫害的屈辱,也没有唐哀帝李柷惨遭军阀朱温鸩*的横祸,更没有他的前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之上的悲壮。

溥仪从大清皇帝、北洋逊位天子,到伪满洲国皇帝,再到新中国政协委员,在那个激荡纷乱的风云年代,溥仪因各种机缘际会,身份虽不断变化,几经起落,但直到1967年离世,也未受过大的磨难,毫无疑问,溥仪是那个时代的幸运儿。

溥仪退位后如何发展起来的,溥仪退位后都去哪了(1)

1908-1911年:幼冲登基,三载皇帝

1906年,溥仪出生在北京的醇亲王府,他的曾祖父是清宣宗道光帝,祖父是清朝十二大铁帽子王之一的醇亲王奕譞,父母分别是摄政王载沣,苏完瓜尔佳·幼兰。

苏完瓜尔佳是慈禧的心腹重臣,直隶总督荣禄的女儿,她很小的时候受慈禧的喜欢而被收养在宫中,稍大一点指婚给载沣。

在此之前奕譞的儿子载湉被慈禧接进宫,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奕譞的福晋则是慈禧的亲妹妹,所以慈禧对醇亲王家族十分看重,这也注定溥仪的未来不会平凡。

1908年,光绪病重,由于光绪没有儿子,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

消息传到醇王府,整个王府顿时发生大乱,溥仪的祖母老福晋刘佳氏刚听完慈禧的懿旨就晕厥过去,两岁的小溥仪也连哭带打不让内监抱走。

对于醇亲王家族来说,不仅仅是骨肉分离,更是因为大清已是风雨飘摇,前途难料,再加上宫中险象环生,稍有不慎就会丢了性命,光绪皇帝的惨痛教训和死因不明不白就是活生生的前车之鉴。

可是慈禧太后的命令必须服从,溥仪还是进了宫,不久光绪去世,1908年十二月,溥仪继承皇位。

溥仪退位后如何发展起来的,溥仪退位后都去哪了(2)

由于溥仪年龄太小,光绪皇后隆裕太后垂帘听政,载沣为摄政王总揽朝政,庆亲王奕劻作为领班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管理内政外交。

此时全国各地革命风起云涌,1911年十月十日爆发武昌起义,清廷无奈之下只能启用袁世凯,先是罢免奕劻的内阁总理大臣职务,由袁世凯接任,之后袁世凯下令北洋军向革命军进攻。

不过袁世凯并不仅仅要一个朝廷大员,而是带卫队进京,迫使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职务,由袁世凯总揽政府大权。

此时的华南地区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朝中央,清廷仅控制数个北方省份,袁世凯见时机成熟便劝说溥仪退位,并议定了溥仪退位的优待条件八条:

清室退位后暂居官中,日后移居颐和园;仍用皇帝尊号,民国政府以外国君主之礼相待;每年提供400万两的费用;特别保护皇家私有财产等等。

清朝灭亡已是既成事实,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溥仪退位。

这一年溥仪仅六岁,就这样溥仪懵懂之年当了皇帝,还没过到当皇帝的瘾,就稀里糊涂地下台了。

溥仪退位后如何发展起来的,溥仪退位后都去哪了(3)

1912-1924年:从逊清小朝廷到张勋复辟

溥仪虽然已退位,但仍住在紫禁城内,生活费用由民国政府拨给,照旧过着皇帝的生活,所有日常膳食待遇仍保留。

宫中仍用宣统纪年,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及太监制度全部保留,触犯王法者由慎刑司处治。

所以,溥仪在生活排场上毫不逊色从前的皇帝生活。溥仪在这一时期学习了四书五经和许多儒家经典,加之没有需承担的政治责任,日子过得倒是十分惬意。

而且袁世凯还派人给溥仪拜年,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凯通电吊唁,全国下半旗致哀。

溥仪之所以仍有如此隆重的待遇除了北洋政府履行承诺以外,还由于溥仪是和平退位,清朝残余势力并未扫除干净,忠君思想和儒家文化观念根深蒂固。

而且各地军阀割据,保持溥仪的优待有利于宣扬袁世凯个人名声,保证社会局势稳定,直到1914年11月,民国站稳脚跟,参政院才提出要求政府对逊清小朝廷予以管制。

袁世凯不得不派人向溥仪提出用民国纪年、皇室人员用民国服装、裁内务府、慎刑司等。

1917年6月14日,前清遗臣张勋率军4000人入京,把总统黎元洪赶下台。7月1日,张勋兵变,宣布宣统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又坐上皇位。

溥仪退位后如何发展起来的,溥仪退位后都去哪了(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