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
杜周的三子杜延年为人宽厚,精通法律(史上有名的“小杜律”便是他校订过的汉律),因此被认为“吏材有余”,杜延年与霍光交好,汉宣帝把他同霍光一样列入“麒麟阁十一功臣”之内,霍光居首,杜延年名列第七,居末位的,是那位在贝加尔湖畔牧羊的苏武,这开户了东汉“云台二十八将”和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先河,杜甫、杜牧均是杜延年的后裔,能上这份名单,分量当然不轻,足以让杜甫、杜牧引以为荣,可这还不够,他们还有更牛的祖先。
同时配享文庙和武庙的超一流祖先杜延年的七世孙杜畿当过曹操政权的尚书仆射,《三国志》记载他:“宽猛克济,惠以康民”。他跟荀彧交好,经荀彧推介,他被曹操任命为太守,镇守河东十六年,政绩“常为天下最”(最:地方官周期考核里的最高等级),后杜畿奉命监造楼船,在孟津试航时溺水而死。死时六十有二。
杜畿育有三子,爵位由长子杜恕继承。杜恕的生平乏善可陈,但是他却生了一个了不得的儿子:杜预
(指挥作战的杜预)
杜预,字元凯,生于公元222年,这一年更重要的事是孙权称王、曹植写成了《洛神赋》。因为爷爷杜畿的关系(杜畿与荀彧交好,而荀彧实质是还是汉臣),杜预很长时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但杜预实在太有才,他是文韬武略兼备的人物,武略方面,两路伐蜀时,他是钟会的长史,后又主持伐吴,最终平定江南。杜预本人几乎没有什么武艺。据《晋书》本传讲,他连骑马都不会,射箭的技术也很糟糕,但每有军事活动,朝廷都要召他参谋规划。在灭吴战争过程中,吴人最恨杜预,主要是因为他善于用兵,常常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据说杜预有大脖子病,吴人就给狗脖子上戴个水瓢,看见长包的树,写上“杜预颈”,然后砍掉,借以发泄对杜预的仇恨,这从反面证明了杜预的武略有多突出。
文治方面,他的著作《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是传世大作;此外,他还精通法律历法,又懂工程建设,能建造桥梁。甚至手工也很厉害,举个例子:周朝太庙中有种欹器,水灌满后自动倾覆,借以警示君王“谦受益、满招损、戒盈持满”。这种欹器在东汉时期还放在皇帝的身边,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制作方法失传,杜预却能凭借想象完全复原。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书影)
杜预对农田水利也很有见解,据载,公元278年,兖州、豫州暴雨成灾,杜预上疏指出成灾缘由,并提出了解决办法,最终获朝廷采纳。
杜预简直是个通才,甚至有点无所不能,当时人称“杜武库”,比喻他的肚子就像武器库一样,胸中无所不包。这简直是达芬奇式的人物啊,不过,他比达芬奇早生了1300多年。
杜预是时至今日,中国唯一一位能同时进文庙和武庙配享的历史人物,他的妻子是司马昭的妹妹高陆公主,他们一起为中国诗歌提供了优秀的基因:
杜预的四子杜耽向后繁衍,孕育出了盛唐诗人杜甫,就是老杜,老杜是杜预的十三世孙;杜预的少子杜尹向后繁衍,孕育出了晚唐诗人杜牧,就是小杜,小杜是杜预的十六世孙。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从家族血缘上来说,杜甫是杜牧的曾祖父,不过是一个家族的两支。
杜牧的爷爷从杜预到杜甫,中间需要提一下杜审言,因为他是杜甫确定“诗是吾家事”志向的灯塔式的人物,之前我们介绍杜甫时曾详细介绍过。
(杜甫像)
从杜预到杜牧,中间需要提一下杜佑,杜佑以门荫入仕,在唐德宗末年进身为大唐宰相,一直延续到顺宗、宪宗两朝(我们知道,顺宗一朝,短得可怜),最终官拜司徒,封岐国公,元和七年六月以太保致仕,五个月后病亡。
杜佑为相十年,声望极高,唐宪宗对他很尊敬,召见时只称职务,不称姓名,杜佑曾因年迈多次请求致仕,唐宪宗均不批准,只同意他不坐班,让他每三五日去政事堂主持平章政事。杜佑退休以后,唐宪宗还要求他每月十五和三十日上朝,杜佑这宰相,做官做到了人臣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