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贤皇后家世有多好,孝贤皇后为何活了36岁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4-04-09 14:57:11

作为乾隆帝的原配皇后,孝贤皇后赢得了乾隆帝一生一世的爱和敬。这不禁让人产生一些联想,在人情薄如纸的皇宫里,孝贤皇后到底是具备了哪些才德,可以让拥有众多后妃的乾隆帝付出如此真挚情感呢?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乾隆朝,去走进孝贤皇后的世界,一起来了解这位清朝历史上的贤后。

出身名门的淑女

孝贤皇后,富察氏,生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二月二十二日,满洲镶黄旗人。满洲镶黄旗为上三旗,由皇帝亲统,地位很高。但是,在清朝皇后中,真正出自满洲镶黄旗的并不多。孝贤皇后不仅旗籍高,而且出身于名门宦家,世代簪缨。

孝贤皇后家世有多好,孝贤皇后为何活了36岁(1)

孝贤纯皇后 富察氏(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富察为满洲八大姓之一,从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创业到雍正年间,富察家族人才济济,名臣辈出,为清朝多建功勋。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孝贤皇后的祖先旺吉努就率族众归附于他。富察一族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即清太宗)统一东北的多年征战中,屡建战功。

孝贤皇后的曾祖父哈什屯在太宗朝以军功官至礼部副理事官,至顺治年间,累官至内大臣,加太子太保。她的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间任议政大臣,当过七年的户部尚书,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曾经大力支持康熙帝的撤除“三藩”政策,深受康熙帝的器重。

哈什屯和米思翰均于乾隆十三年(1748)五月被追赠为一等承恩公。米思翰有四子,除马齐由荫生入仕外,马斯喀、马武、李荣保均由侍卫进入仕途。

孝贤皇后的父亲李荣保是米思翰的第四子,承袭米思翰的一等男兼一云骑尉世爵。他先后迁升护军参领、前锋参领,官至察哈尔总管。

而孝贤皇后的三个伯父更是一个比一个厉害。

大伯父马斯喀曾跟随康熙帝征讨噶尔丹,屡立战功。他先后任内务府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平北大将军、昭武将军等职。马斯喀去世后,康熙帝赐银千两,派内大臣率侍卫十人奠茶酒,并命皇子于发引时往赐祭葬。

二伯父马齐则是位极人臣。他在康、雍、乾三朝任保和殿大学士达二十三年之久。任职时间之长,有清一代十分罕见。

三伯父马武也曾跟随康熙帝征讨噶尔丹。他先后任内务府总管大臣、镶白旗蒙古都统、领侍卫内大臣。雍正帝对马武评价极高:“马武事皇考(康熙帝)五十余年,不离左右,恪恭谨慎,当盛暑严冬,无几微倦怠之色。其平生胸怀坦白,情性和平。”因此在马武去世后,雍正帝赐予他三等轻车都尉世职,照伯爵赐恤。

出身于如此显赫的家庭,孝贤皇后自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正统教育,娴于礼法,深明大义,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加之天生的端庄文静,可以说是一位标准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

除了名门之外,孝贤皇后还很漂亮。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当年清朝宫廷画师郎世宁所画的画像看出,皇后本人皮肤白皙,面庞清秀,五官端正。画像上的她神态温婉,目光清澈。虽然已经贵为皇后,但却毫无居高临下的骄矜之气。

孝贤皇后家世有多好,孝贤皇后为何活了36岁(2)

郎世宁等宫廷画师所绘《心写治平图》中孝贤皇后的画像

雍正五年(1727),在一次选秀女中,雍正帝以其独有的犀利眼光,似乎已经看出来这个娴静秀美的少女具备清朝一代贤后的素质。于是,雍正帝决定将她指配给早已秘定为皇储的皇四子弘历作嫡福晋。也由此开启了她和乾隆帝二十多年的被称为帝后和谐典范的爱情历程。

节俭勤勉的贤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雍正帝在圆明园驾崩,弘历继皇帝位。不久,乾隆帝立富察氏为中宫皇后。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乾隆帝为富察氏举行了册立礼。

孝贤皇后生来好节俭,反对铺张。《啸亭杂录》中对此记载:“珠翠等饰,未尝佩戴,惟插通草绒织等花。”平时,皇后都是从不佩戴用金玉珠翠制成的饰件,发际、帽上插的是用通草绒线做的花。她认为用金线、银线制作的荷包、香袋等物品是极大的浪费,无异于暴殄天物。

一次,乾隆帝在阅读祖父康熙帝御制的《清文鉴》一书时,得知满洲旧俗有用鹿羔氋[méng]绒(幼鹿尾部的细毛)搓成线,代替金线绣在袖口的做法。那是由于满族居住在关外,生活条件艰苦的缘故。乾隆帝将这个事情告诉了孝贤皇后。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孝贤皇后深受启发,于是她每年进献给皇帝的荷包都用鹿尾绒搓成的线缝制,十分简朴,以此表示她永不忘满洲本色之意。皇后的这种做法,就给后宫做出了榜样,深得乾隆帝的敬佩和尊重。

孝贤皇后在宫中非常勤勉,有责任心。她照顾皇太后,问安侍膳,恪尽子妇之责,可谓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啸亭杂录》中记载:“侍奉孝圣宪皇后,恪尽妇职。”孝贤皇后主持后宫,公平公正,不妒不偏,深得众妃嫔的敬重。

皇后对待自己的夫君乾隆帝更是感情至深,爱护有加。

《郎潜纪闻二笔》中记载:一次,乾隆帝患了疖疮,很严重。御医叮嘱“须养百日,元气可复。”为了保证夫君的绝对休养,不受外界的干扰,孝贤皇后就搬到了皇帝寝宫的外屋居住,精心服侍了百余天。直到乾隆帝彻底康复了,孝贤皇后才回到自己的住处。

还有一件事也可以看出两人的感情之深,就是乾隆帝特意为孝贤皇后恢复了“亲蚕礼”。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祭祀大典多由帝王主持,但亲蚕礼是个例外,是由皇后主持的祭祀典礼。这个礼节源自先秦,象征王室重视农桑,抚育黎元。有学者指出,早在汉代时,皇后就通过在亲蚕礼的过程当中,率领大臣之妻,也就是命妇们完成典礼。从而,形成一种皇后率领内外命妇的女性权力体系,也使得皇后的权威从宫廷之内延伸到宫廷之外。

清军入关后,顺治帝恢复了皇帝的“亲耕礼”,但是皇后的“亲蚕礼”一直没有恢复。乾隆七年(1742),乾隆帝下诏议定本朝的亲蚕礼仪注。同时,他开始建设先蚕坛(位于今北海公园内)。到乾隆九年(1744),乾隆帝下诏正式恢复了皇后的亲蚕礼。同年三月,孝贤皇后举行了清朝首次先蚕祭祀礼。

在这期间,乾隆帝还专门让宫廷画师把亲蚕礼的全过程都画了下来,就是如今我们可以看到的孝贤皇后《亲蚕图》。这张图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幅保存下来的皇后亲蚕的图像记载。从图中可以看到整个仪式隆重而庄严,皇后母仪天下的形象十分突出。这个典礼也标志着清代皇后的地位达到了巅峰。

孝贤皇后家世有多好,孝贤皇后为何活了36岁(3)

清代宫廷画家所绘《亲蚕图》(局部),图中坐在宝座上的人即孝贤皇后

此时,孝贤皇后和乾隆帝的夫妻关系很是完美。然而,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总会有特别令人遗憾事情紧紧相随。

痛失爱子的母亲

雍正六年(1728)十月,成婚一年多的富察氏就为弘历生下了第一个女儿。雍正八年(1730)六月,富察氏又生下了一个男孩。雍正帝喜得皇孙,赐名永琏。弘历看到爱妻生下嫡子,更是欣喜异常。加之永琏天生的“聪明贵重,气宇不凡”,所以倍受大家喜爱。

弘历即皇帝位次年,就秘定永琏为皇太子。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帝曾说:“当日,蒙我皇考命为永琏,隐然示以承宗器之意。”这就为永琏将来当皇太子做好了准备。

永琏7岁时,乾隆帝命人将永琏的名字秘密写在纸上,装入鐍[ jué ] 匣,放到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

谁承想,仅仅过了两年,9岁的永琏就因“偶患寒疾,遂致不起”,很快就夭折了。永琏的死,对于乾隆帝和孝贤皇后,精神打击之大,可想而知。乾隆帝十分悲痛,命人将立储密旨取出,公布其名,追谥永琏为“端慧皇太子”,并多次亲到棺前赐奠。随后,乾隆帝下旨,在遵化东陵西侧的朱华山下,修建了规制很高的端慧皇太子园寝。乾隆八年(1744)十二月,永琏被葬入这座园寝内。

事后,乾隆帝并未减少对孝贤皇后的宠爱。功夫不负有心人,乾隆十一年(1746)四月初八,孝贤皇后又生下一位皇子,排行第七。乾隆帝赐名“永琮”,暗寓承继宗社之意。聪颖的孝贤皇后自然是心领神会,心理上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可惜,仅仅过了一年多,悲剧竟再次来临。乾隆十二年(1747)除夕之夜,永琮因患天花而夭亡。全宫的节日欢乐气氛顿时一扫而光。孝贤皇后陷入了极度的悲哀和痛苦之中,几乎不能自拔。乾隆帝对嫡子的再次殇逝也是痛悼不已。他对众大臣说:

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yí]表异。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tiāo]。今不意以出痘薨逝,深为轸悼。建储之意,虽朕衷默定,而未似端慧皇太子之书旨封贮,又尚在襁褓,非其兄可比。且中宫所出,于古亦无遭殇追赠,概称储贰之礼。但念皇后名门淑质,在皇考时虽未得久承孝养,而十余年来侍奉皇太后,承欢致孝,备极恭顺。作配朕躬,恭俭宽仁,可称贤后,乃诞育佳儿,再遭夭折,殊难为怀。皇七子丧仪,应视皇子从优,著该衙门遵旨办理,送入朱华山园寝。

乾隆帝在这段话里高度称赞了孝贤皇后,并决定将永琮的丧礼从优办理。这样做,一方面是出于乾隆帝真实情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安慰孝贤皇后。

随后,乾隆帝赐永琮谥号为“悼敏皇子”,这在清代皇子中是极为少见的特例。乾隆十三年(1748)九月,乾隆帝将永琮同样葬入了朱华山皇太子园寝,与他的亲哥哥永琏葬到了一起。永琮以亲王礼治丧,其丧期达9个多月,参与祭奠的人有宗室亲贵及四品以上官员,达万人之多,治丧费用更是难以计算,可谓备极哀荣。

乾隆帝对两位爱子的去世,没有丝毫责怪皇后的意思,而是认为“此乃朕过耶”。看着孝贤皇后终日郁郁寡欢,双眉紧锁,乾隆帝想尽办法来劝慰开导。但是,接连痛失爱子的巨大悲痛总是时时折磨着孝贤皇后,使她不能释怀。

追思不断的亡妻

为了排解皇后的丧子之痛,乾隆十三年(1748)二月,乾隆帝奉皇太后,偕孝贤皇后踏上东巡的旅途。但令乾隆帝万万没想到是,此次出巡,竟让他与爱妻天人两隔。

二月二十四日,东巡队伍来到了山东。随后,乾隆帝一行游览了孔庙、泰山、趵突泉、历下亭等景点。

三月初八,乾隆帝奉皇太后回銮,踏上了回京的路程。三月十一日晚,37岁的孝贤皇后因悲伤忧郁过度,并感染了风寒,竟病逝在回銮途中 。

乾隆帝得知皇后病逝的消息后大为震惊,悲痛不已。随即,他命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恭奉皇太后御舟缓程回京,自己在德州亲自料理皇后的丧事。

三月十六日,孝贤皇后的梓宫到达通州,暂安在芦殿内,亲王以下、三品以上官员于芦殿外齐集。皇子们在孝贤皇后梓宫前祭酒三爵,举哀、行礼,众皆跟随行礼。当天,孝贤皇后的梓宫到京,四品以下官员、公主、近支王公福晋、诸王福晋、县君、乡君、大臣官员命妇等,分班齐集,缟服跪迎。灵驾由东华门入,自宁寿宫西行,入苍震门,奉安梓宫于孝贤皇后生前居住过的长春宫正殿。

三月二十二日,乾隆帝向礼部发出了一道赐谥大行皇后为“孝贤皇后”的谕旨,其中讲了赐谥“孝贤”的理由:

朕昨日赋皇后挽诗,有“圣慈深忆孝,宫壶尽称贤”之句。思惟孝贤二字之嘉名,实该皇后一生之淑德,应谥为孝贤皇后。所有应行典礼,尔部照例奏闻。

在一般情况下,赐皇后谥号,先有皇帝发出谕旨,然后由礼部拟出几个字上奏,由皇帝挑选钦定。而孝贤皇后的谥号,直接由皇帝赐给,表现了乾隆帝对皇后的深情厚意。

其实,谥以“孝贤”,也是皇后生前的夙愿。据《清史稿·后妃传》记载,乾隆十年(1745),皇贵妃高氏去世,乾隆帝赐给她的谥号为“慧贤”。皇后知道后,流着眼泪对乾隆帝说:

我朝后谥上一字皆用'孝'字。倘许他日谥为'贤',敬当终身自励,以副此二字。

当时,皇后刚34岁,乾隆帝认为孝贤皇后这句话不过是一句笑谈,所以没有在意。这次,皇后突然病逝,乾隆帝猛然想起三年前两人的对话,不由得大为伤感起来。

爱妻突然病逝,让乾隆帝陷入了极度哀伤之中,致使他的心情越发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包括总督、巡抚在内的众官员,接连遭到严厉训斥、治罪。朝廷上下人人自危,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孝贤皇后初祭礼致祭时,因所备饽饽桌不洁净,乾隆帝将光禄寺卿、少卿等俱降一级调用。工部制作的孝贤皇后的谥册、谥宝,乾隆帝认为非常粗糙。他一怒之下,差点将工部尚书、侍郎全部革职。

乾隆帝要求每次孝贤皇后的祭祀活动,王公大臣都要齐集。一次,乾隆帝发现镶蓝旗汉军伯李坦称病不到。于是,他派人将李坦召来,进行验看。结果发现李坦并没生病。乾隆帝大怒,立即将李坦的伯爵爵位革去。

甚至皇子也不能幸免责罚。永璜是乾隆帝的长子。孝贤皇后和她的两个嫡子去世,乾隆帝认为永璜心存侥幸,觊觎太子之位。在孝贤皇后百日致祭礼后,乾隆帝当着诸王、满洲大臣的面,严厉训斥永璜和皇三子永璋:

试看大阿哥,年已二十一岁,此次于皇后大事,伊一切举动,尚堪入目乎?父母同幸山东,惟父一人回銮至京,稍具人子之心,当如何哀痛?大阿哥全不介意,只如照常当差,并无哀慕之忱。

今看三阿哥亦不满人意,年已十四岁,全无知识。此次皇后之事,伊于人子之道,毫不能尽。

乾隆十七年(1752),乾隆帝的裕陵全面竣工。经钦天监敬择吉期,定于当年十月十三日,皇后的梓宫奉移裕陵,十月二十七日葬入地宫。皇后入葬的这天早晨,乾隆帝来到孝贤皇后的梓宫前,最后一次为结发妻子奠酒三爵。他感慨万千,作诗一首:

凤翣[shà]龙輴[chūn]何事尔,

贯鱼故剑适相从。

可知此别非常别,

漫道无逢会有逢。

芦殿惊心陈白日,

菆[zōu]涂举步惨寒冬。

百年等事行云寄,

廿载凭参流水踪。

乾隆帝无法阻止皇后的离去,只能保留她在世时使用的一些物品,企望睹物思人,使自己的哀思有寄托之处。

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是孝贤皇后生前的寝宫。为了能使自己时常回到与爱妻在一起的回忆中,乾隆帝下旨保留长春宫在皇后居住时的样子,将她生前用的东珠顶冠和东珠朝珠供奉在此地。每到年节,还将皇后的画像挂在长春宫,以供凭吊怀念。这种陈设和做法保留了四十多年,直到乾隆六十年(1796)十二月,乾隆帝禅位前才下旨撤掉,允许其他人居住长春宫。

乾隆十九年(1754)五月,乾隆帝谒盛京(今沈阳)途径科尔沁时,遇到了孝贤皇后所生的皇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当公主与额附达尔汉亲王色布腾巴尔珠尔一起侍宴时,乾隆帝看着公主,不由得想起她的母亲孝贤皇后,即兴赋诗一首:

此日真堪呼半子,当年欲笑议和亲。

同来侍宴承欢处,为忆前弦转鼻辛。

自孝贤皇后入葬裕陵后,乾隆帝凡谒东陵,必为皇后酌酒,祭祀亡妻。据统计,乾隆帝一生共去东陵17次,最后一次是嘉庆元年(1796)三月。这一年乾隆帝已经86岁,当上太上皇。也是这一年,乾隆帝与孝贤皇后已经分离了48年,将近半个世纪,但他依然深深地怀念着孝贤皇后。

图文来源:北京市方志馆微信公众号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