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_ 萨尔浒战役示意图
其次,努尔哈赤的部署也有很大漏洞。
最要命的就是在直面李如柏部的方向上,居然只有500后金军驻防!在战役过程中,李如柏始终观望不前,眼睁睁看着前三路战友落难而不理不睬,最后无功而返。他不曾想,自己其实只要下定决心前进的话,是没有人能够阻挡他接近赫图阿拉城的。
那么,杨镐的部署不能说不好,努尔哈赤的战术又带有很大的冒险性,搞不好就会玩砸,可为何最后明军还是输了个一塌糊涂呢?
上图_ 李如柏(1553-1621年),辽东铁岭卫人,名将李成梁第二子
- 祸从何来:党同伐异害死人
按照计划,四路明军本应该共同出师、齐攻后金。如果这一前提能够实现,那努尔哈赤绝无可能从容应对。但偏偏杜松部提前三天抵达浑河前线,这就给努尔哈赤留下了三天宝贵的窗口期。杜松为什么要违反将领、孤军冒进?从现有史料来看,大部分线索都指向了一个人:李如柏。
李如柏系明辽东总兵、宁远伯李成梁之子,李氏一门久据辽东,其势力盘根错节,可以说就是这一带的“土皇帝”。李成梁主政时,为了保持辽东各藩部间的平衡、维护既得利益,他不但格外赏识、重用努尔哈赤,还尤其注重培养、扶持其势力。李成梁去职后,继承父业的李如柏延续了其父的策略,并将努尔哈赤视为其稳固在辽东地位的一枚棋子,只要自己能在大明与努尔哈赤之间巧妙周旋,维系双方的平衡,李家在辽东依旧可以高枕无忧。
上图_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
然而,随着明神宗下旨伐金,刘綎、杜松等宿将率军进驻辽东,李家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在这种情况下,李如柏自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帮人分割自己在辽东的利益,于是他便利用杜松性急贪功的特点,故意“以首功让松”,并在杜松出发后“使人谬传如柏自清河进兵,奴酋(努尔哈赤)已被擒”(《明神宗实录》),使得杜松一再催促部队加快速度,结果落入了后金军的圈套而被全歼。
而在刘綎率军与后金死战之际,本应与其相互策应的李如柏竟见死不救,致使刘綎部孤立无援、全军覆没。可以说,李如柏及李氏一族的私心作祟,是导致明军在萨尔浒惨败的罪魁祸首。
上图_ 刘綎(1558年-1619年4月18日)
此外,明军主帅杨镐同样大搞派系斗争。因在之前的援朝抗倭期间与刘綎发生过矛盾,所以杨镐此役不仅处处难为刘綎,而且给其部配属的武器装备也是最差的,火药、箭矢等严重不足,致使刘綎部战斗力大为削弱。对于李如柏,杨镐在朝鲜时即将其引为心腹,“结义兄弟,曲宴私觌”(《徐氏庖言》),此次更是给予了李如柏部最好的装备和后勤保障,欲使其夺得头功,不想李如柏出工不出力,浪费了大把的军需给养。
马林部的覆没,杨镐同样难逃干系。马林之父马芳乃一代名将,但作为“将二代”的马林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公子哥,“能诗,工书,交多游名士......然未经强敌,无大将才”(《明史·马芳传》)。本来军中多有反对以马林为主将者,但杨镐为牵制、打压素与自己不睦的杜松、刘綎,坚持以其为将。结果此君逢敌即逃,导致大军群龙无首、瞬间团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