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协定》)
英国人偏偏认为:
《慕尼黑协定》签署于国际舞台之上,有英法德意四国首脑见证,只要满足纳粹德国在捷克斯洛伐克领土要求上的要求,就一定能避免发生全面战争。
不得不说,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实在是过于自信。
当时声音就在质疑:
德国人的野心真就这么容易满足吗?
(希特勒)
1938年,希特勒公然宣称“捷克斯洛伐克是被制造出来的国家”,它没有主权,“对德意志人实施不公正的对待”。
希特勒以此为借口,表示这种状况无法令自己容忍。
捷克斯洛伐克的局势瞬间跌入谷底。
一直在持续关注这一局势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大惊失色,在希特勒发表演讲的第二天就写了一封私人书信。
(张伯伦)
张伯伦渴望和希特勒有一场直接对话,能够避免战争扩大化,和平解决争端。
在会晤过程中,希特勒狂妄地表示,“为了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三百万德意志人”,因此引起世界大战也在所不惜。
惊魂未定的张伯伦在当时就认可了“分裂斯洛伐克”的原则。
仓皇赶回英国的张伯伦迅速向议会做了汇报,公然向斯洛伐克提出要求:割让德意志人超过50%的领土给德国,以求“和平妥协”。
希特勒口中的几句话,张伯伦便被吓破了胆,丢了大国风范。
张伯伦口中的“和平妥协”随即被批评为“过度绥靖”,因为它可能令纳粹德国更加咄咄逼人——英法的让步,会被德国视为鼓励进行侵略的信号。
(张伯伦)
这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对侵略行为的纵容,他们将其称为“厕纸”,就是暗示协定的价值和可信度相当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