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压弱小,英法助纣为虐
这一协定的另一个夸张之处便是在于,协定中的“主人公”之一——捷克斯洛伐克甚至没有到场,自己的国土就被瓜分了。
在张伯伦提出了无理的要求之后,捷克斯洛伐克表示完全不能接受。
这一答复让在德国面前吃尽了苦头的张伯伦雷霆大怒,直接威胁着表示:
“如果德国因此挑起战争,那么英法两国将不会协助捷克斯洛伐克。”
(罗斯福)
当时远离战争的美国,也派遣大使雷诺·林赛传达罗斯福总统的意见:
“罗斯福总统不会就德国的侵略行为表达任何不满,以免鼓励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无谓的抵抗。”
当捷克斯洛伐克想要面见罗斯福总统之时,也被美国方面断然拒绝了。
在重重压力面前,孤立无援的捷克斯洛伐克最终妥协了。
受《慕尼黑协定》危害最大的国家就是捷克斯洛伐克:
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导致捷克斯洛伐克失去了苏台德地区,这是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完全反对的一点。
(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协定》对捷克斯洛伐克的牺牲,同样被视为对一个主权国家的背叛——英国虽然没落,但也曾是“日不落帝国”,如今放任德国嚣张跋扈,令人大跌眼镜。
协定的妥协、绥靖意味,在于放弃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将其作为牺牲品,来维护其他国家的和平。
这也难怪英国首相威尔斯顿·丘吉尔这样评价《慕尼黑协定》:
“你们选择了羞辱,也许为时尚早的和平,但却是可耻的厕纸条约。”
这句话也就产生了“厕纸”这个戏谑的称谓。
短短八天内,张伯伦三次不辞辛苦地飞赴德国,向希特勒报告自己的战果——捷克斯洛伐克同意割让领土。
(希特勒)
但让张伯伦没有想到的是,希特勒得寸进尺,竟然是进一步拔高了要求:
“捷克斯洛伐克必须撤走所有武装力量并移交给德国。”
遭遇当头喝棒的张伯伦当时就傻了眼,但最终还是同意了希特勒的要求。
当张伯伦回国之后,英国议会和法国瞬间就闹得沸沸扬扬,认为这种妥协将使欧洲局势处于危机之中。
关键时刻,一直密切关注欧洲战局的美国站了出来,推动厕纸协定来到了又一个小高潮。
罗斯福总统先后致电希特勒和张伯伦,表示并不希望一场全面的战争发生在欧洲,自己“支持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最终,捷克斯洛伐克全盘同意了德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