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得里亚海北部,有十几个风景秀丽的小岛,犹如一串璀璨的珍珠,点缀在蔚蓝的大海中.那就是南斯拉夫的旅游胜地——布里俄尼岛.1956年7月,宁静的布里俄尼岛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因为一场不结盟运动的浪潮将从这里兴起.
众所周知,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也威胁着二战后新独立国家的安全.这些新兴国家为维护独立和发展经济,既需要国际合作与团结,又不愿介入美苏的争霸斗争,在这种情形下,它们采取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的中立地位,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万隆会议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的新兴国家日益增多,因此一些有声望的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萌发了建立不结盟国家组织的想法.1956年7月18日至19日,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布里俄尼岛的一幢别墅里举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就发起不结盟运动进行了磋商,迈出了不结盟国家开展国际合作的第一步.
会谈结束后,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发表了联合声明,表示拥护万隆会议提出的和平共处原则,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加入军事集团,主张各国之间应该进行经济、文化合作.经过几年的酝酿,铁托、纳赛尔、尼赫鲁又与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在纽约举行了会晤,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在这些*的共同努力下,1961年6月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了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筹备会议,有二十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会议规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五项标准:(1)它的政策应当是在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至少应当采取符合这种政策的态度;(2)它应当支持民族解放运动;(3)它不应当是任何会使卷入大国冲突的集体军事联盟的成员国;(4)它不应当是同某个大国缔结的双边联盟的参加国;(5)它的国家领土不应当有在它的同意下建立的外国军事基地.1961年9月1日,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隆重开幕.出席会议的有二十五个国家,其中十五个国家出席过万隆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宣告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铁托声称:“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它们的手里.”
会议结束时,与会各国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宣言表示全力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指出只有根除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才能实现永久和平,呼吁各大国签订全面彻底的裁军条约,以缓和国际紧张形势.宣言反对把世界分裂成集团,主张用和平共处来代替冷战的政策,认为“不结盟国家应该参与有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问题的解决.
宣言还强调要消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不断扩大的鸿沟,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不结盟运动的组织形式与北约、华约不同,没有总部,也没有成文的章程.除每三年一次的首脑会议、外长会议以外,还设有不结盟部长级委员会、不结盟国家协调局、不结盟国家通讯社联盟等机构.
不结盟运动得到了亚非拉国家的积极响应,规模不断扩大.到1997年,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发展到一百一十三个,包括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国家和五分之二的人口.中国于1992年正式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第三世界的崛起,改变了以超级大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